从接触哲学开始,就一直想说说奥卡姆剃刀原理,不过,我更习惯称之为奥康剃刀,这里面大概有些童年阴影。我们80后的童年时代,不比如今这般,电子科技产品泛滥,手机电脑人手不止一只,网上更是各种图文视频信息空气般地存在,我们当时的娱乐活动范围比较狭隘,不是和大自然玩耍就是和人玩耍,非常接地气有人味,对女生来说,除了跳绳玩泥巴和小伙伴过家家偶尔去农场偷点儿黄瓜之类的,大概也就看电视比较高大上了,于是对电视有着不可名状的热情,而广告就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毕竟广告总是在剧情开始高潮迭起的时候插播,看得正嗨呢忽然进一则广告,那仇恨值妥妥的有没有!不过现在想想有意思的是,如今我早已忘记看过的电视剧动画片的情节,却对当时反复播放的广告印象深刻,有段时间奥康皮鞋的那句“穿奥康走四方”几乎是洗脑般的存在,可不,直到现在这俩字儿还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呢。所以,在赵敦华的那本《西方哲学简史》中,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的这个原理被译作奥康剃刀,我就一直记成这个了,也是最近动笔写文需要,去深入了解原理内涵时才知道原来他还被译作奥卡姆剃刀。好吧,话题扯远了,现在言归正传,我们来聊聊恋爱是否需要奥康剃刀吧。
为了让枯燥的哲学原理看起来没那么傲娇,就先让我简单说说身边一段常见到恶俗的恋爱故事,然后再做分析,这样高高在上的哲学原理也会显得比较有红尘味儿。
话说,我有俩朋友,A女和B男,他们原是朋友关系,后来日久生情,终于有一天友谊升华成了爱情,两人火速陷入热恋,当然热恋中的男女都是眼瞎耳聋的,眼里心里世界里都只有对方,于是就各种蜜里调油各种洒狗粮,单身狗们表示虐着虐着也就习惯了。
然而,也许感情和食物一样也有保质期吧,过了数月,A和B开始吵架,A觉得B不够浪漫,花不送了,纪念日也没记住,说好的每天例行爱的亲亲也没有了,陪伴的时间更是少的可怜,于是A觉得B是不是不在乎自己不爱自己了?然后,B也认为A不像以前温柔懂事,开始蛮不讲理,B觉得自己要赚钱养家好辛苦A也应该理解体谅自己的各种苦衷,现在A各种无理取闹是不是因为不爱了?
A和B都是优秀的人,优秀的人基本上都有个毛病,就是倔强和毫无理由的骄傲,两人谁也不觉得自己有错,谁也不退让,于是乎故事的结局毫无意外,A和B分道扬镳。但这段感情消耗了他们几乎所有热情,此后,他俩都没再触碰爱情,老老实实地各自结婚生子过日子去了。
这样的感情故事你看着是不是很眼熟?
是的,我们身边有很多A女,很多B男,他们最开始或许并非好友,也许是青梅竹马,或许是相亲认识,又或许,仅仅只是一见钟情,各种原因让他们相识相知,产生了爱情,而分手的悲剧却往往各种类似,无非就是一方对另一方要求过高,而另一方无法满足于是抽身离开,从此相忘江湖。
可为什么呢?明明曾经那么爱,爱到甚至可以为对方付出所有,为什么这样纯粹的爱却没有美好的结局呢?
是啊,为什么呢?
古往今来,分析爱情的人有很多,你随意地去逛逛书市,会看见不少关于爱情的书。医学界的权威告诉你,爱情的产生与结束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荷尔蒙有关。奥地利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切本能中性本能是最基本的内容,爱情则是性本能的一种升华。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爱情是由“美貌”、“性欲”和“好感”这三种印象或情感结合而发生的。此类理论,不胜枚举。
如今我把奥康的剃刀定律用于分析感情也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度而已,又或许仅仅只是一种闲来无事聊聊人生聊聊理想的兴致吧。但不可否认的是,奥康的剃刀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所追求的简单快乐的人生,极需要有一把奥康剃刀捏在手里,随时将日子里那些多余的东西删掉,化繁为简。最简单的例子如养植物,养过植物的人会知道,要定期剪掉多余的新长出来的枝条,这样才能让树木更健康更茁壮成长。感情方面其实也并无例外。
那什么是奥康的剃刀呢?
奥康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Razor),原话是:Do not multiply entities beyond necessity, but also do not reduce them beyond necessity。--“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奥康剃刀定律一般用的原句的前半段),由中世纪英国哲学家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提出。《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中世纪,欧洲正处于黑暗的经院哲学时期,当时哲学界有俩巨头:唯名论和实在论,这俩无时不刻不在斗争,互相都想干掉对方,坐上老大的位置。在12-13世纪,唯名论输得很惨,正统的教会人士基本都崇奉实在论而轻视唯名论,唯名论一度甚至几乎成为异端,不过到了公元14世纪,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末期,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罗马教会的日渐衰微,正统的经院哲学日趋没落,哲学作为神学的婢女开始逆袭,渐渐脱离神学。此时,卧薪尝胆的唯名论重新开始盛行,奥康就是这个时期唯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上,奥康认为,一般只是“标志”个别事物的符号,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没有所谓纯粹的形式和本质,只有个别事物才是最终的存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也是从个别事物开始的。实在论者为了使他们的理论能说明问题,便不断地给他们思想中的事物加上越来越多的修饰和条款,在个别事物之外增加了许多共相,提出了所谓的“隐蔽的质”、“实体的形式”之类的东西,实在是对精神的一种浪费。针对经院哲学家们热衷于虚构和“化简为繁”的做法,奥康作为一名24K纯唯名论者,表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并立下一条准则“实际存在的东西决不可不必要地添枝加叶”,任何空洞毫无意义的添枝加叶都是无用的累赘,实在论者所提出的“隐蔽的质”“实体的形式”等普遍概念都是不必要的,对于那些无用的东西,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应当像用快刀剃头发那样,统统剃掉。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后来这句话被转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奥康剃刀”锋芒所向,直指实在论所设置的普遍实质,在哲学历史上,奥康剃刀原理是一条与经院哲学直接对立的影响深远的思维经济原则,它的提出使科学、哲学从宗教中彻底分离出来,使宗教世俗化,形成宗教哲学,完成世界性政教分离。而数百年后,奥康剃刀原理早已跨越了原来狭隘的领域,不仅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烦琐教条的抨击,而且也能够用来对付人类思想史上所有的烦琐教条,因此,奥康剃刀一直传承至今。
其实用现在的话来概括奥康剃刀,就是“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或者,“不忘初心”。那么,言归正传,看似禁欲系的奥康剃刀原理又如何适用于浪漫的爱情呢?
让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始的那个故事里,A和B爱情发生的原因无论用多巴胺还是性本能的升华来解释,其实用一个字笼统概括就是爱,爱让他们在一起,当初他们也只有爱,并无过多累赘的要求。可走着走着,爱的名义下各种要求多了起来,因为爱要浪漫,因为爱要理解,因为爱要仪式,因为爱要陪伴,因为爱要妥协,因为爱要物质支撑……不知何时,爱名义下的要求多了,本质的爱却消失了。失去爱的爱情只是过日子罢了,理性战胜感性占领了琐碎的日常生活,人开始计算付出与收获,计较得失,而计算的结果无非是总有一方要吃亏并因为受不了吃亏而选择逃离。
归根究底,我们往往因为无所求走到一起,最后却因为求太多而分离。是不是挺讽刺?
可见,经营一段健康的感情也需要适当地拿起奥康剃刀,时不时地审视下自己是不是多了一些不必要的贪念,然后及时地剃掉它,轻装上路。说白了,就是看看自己最近是不是作地厉害了,如果是,赶紧改。
当然了,道理我们都懂,而难的是,少有人分得清到底什么是必要,而什么是非必要,哪些是要保留的本质,哪些又是需要被剔除的非本质。我想,这才是感情甚至是生活最艰辛的部分吧。
其实,到最后,爱情中各种理论仅仅只是参考,感情的事情太感性,而但凡理论都需理性支撑,理性需要逻辑,而感性放荡不羁,最不屑逻辑。理性方方正正,感性无形无状。每个人的感情都有自己的形状,有人会谈很理性谨慎且算计的恋爱,也有人选择一腔热血不计任何得失的爱情,每个人的取舍不同,感情也就有了不同的样子和不同的结果。也正如此,世界才有了多姿多彩的模样。
不要忘了,奥康剃刀原理原句后面还有半句话,but also do not reduce them beyond necessity。在我看来,这个necessity就是快乐吧,只要是能让双方都愉悦的东西,那便是值得保留的necessity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