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和大家扫完床,检查完每一个病房,洗了手,一看两个未接电话,是护士长打来的,赶紧回过去,护士长平静的说:张老教授早上去了,想喊你看她最后一眼,你没接上,算了,已经送到太平间了。眼泪在眼里打转,憋回去了。吃完饭,中午去病房查了房,回到家里,看到朋友圈里大家都转发了张宁仔教授在去年党的生日接受专访的报道,张教授的音容笑貌仿佛还萦绕在耳畔,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早上起来,眼睛是肿的,接到王冰姐通知明天去殡仪馆送教授的电话,听到她沙哑的声音,心里更难过,王冰姐这么多年像亲人一样一直照顾着教授,她才是最难受的。中午去食堂遇到张利华主任,对教授最后的日子,都很遗憾。我知道,所有人都很不舍得教授的离开,教授就像一面旗帜,代表着无数老一代唐都人的精神和信仰,看到教授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都会每天上班,直到生病住院。
对于教授,我是有深深遗憾的。以前在心内科时,教授的办公室在护士站旁,教授生病时,3总是不愿意住院,那时候走廊加满了床,病人太多了,教授为了给病人腾出来一张床,总让我们在她办公室加一张竹板床,在办公室输液,教授的血管不好,总是让我给她扎针,她说我扎针不疼,每天为教授测血压,测血糖,聊聊天,经常看见教授边输液,边写文章。教授的家人都不在身边,她把科室当成家,把我们都当成孙女一样疼爱。每年的护士节,教授都会给护理组一封信和一个大大的红包,让护士长带着我们去聚餐。每年教师节,我和护士长一起为科里老教授买花,有一年,雨下的特别大,中午护士长开着车,我下车找花店,从医院前门,一直到了理工大门口,才买到漂亮的花,当把花送到教授手里,教授看到我俩都淋湿了,笑着说我俩:“傻孩子,买什么花?浪费钱。”
每次在上班路上遇见教授拎着第四军医大学的公文包,里面装着沉沉的书,迈着蹒跚的步伐时,我总会上前搀着她,她总是慈祥的,笑盈盈看着我:“小张,你快走吧,你上班忙,还有那么多病人等着你,我不着急,慢慢走!”
搬到新住院大楼后,教授在心三科,有时间就会去陪教授说说话,她拿出一本透着时代感的相册,和我讲那些年的故事,整整一本相册,就像心内科的发展史,有每一位在心内科工作过的,为心内科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相册里,我看到了年轻时的主任、护士长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时候,竟然还找到了我在07年参加军事演习的,08年抗震救灾的照片,都不知道教授从哪里来的,我自己都没有的照片。看到这些照片,听着教授讲故事,我知道,教授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医学事业,奉献给唐都医院,给心内科,只讲奉献,不求回报。虽然不在临床,科里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在教授的心里、眼里,对科室的发展和每位年轻人的进步,都无时无刻在关心。
从毕业就在心内科工作,对心内科的同事和患者都有着深深的感情, 也从来没想过会离开心内科。当接到干部科任命到耳鼻喉报到的通知,护士长带着我向每一位教授道别,大家都是祝福,最后一个向教授道别,教授只是与护士长说了一句话:“张玲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应该留在心内科!”我说:“教授,不管我到哪里,都会记得您,记得我是心内人!”从教授的眼里,我读到了遗憾与不舍,我含着泪,带着教授和护士长的嘱托来到新的科室,我相信,教授和护士长的熏陶,一定可以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不管前面有多少荆棘,只要有这种顽强的拼搏精神,一定可以战胜所有的困难。
在教授生病的日子里,没有机会亲自护理教授,很是愧疚。一年前,教授第一次在心三科住院时,带着教授爱吃的巧克力去看她,她很高兴,拉过我的手聊了很久,问我在新科室的情况,仿佛是我的外婆。那时候的教授咳嗽发热,但是精神很好,总觉得就是肺部感染,很快就好了。出院时,她专程派人送了一堆吃的到科里来,转告我她出院了,不要记挂。在西京住院时,护士长和带着我和刘教员,轩轩和蛋蛋一起去看教授,教授虽然一直在透析,看到我们,尤其是俩懂事的孩子祝福奶奶早日康复,教授特别开心,害怕打扰老人家休息,我们呆了一会就走了。后来在惠宾病房,再次看到教授,精神大不如前,但是教授一直很坚强,强撑着自己,默默忍受病痛,看着教授身上插满管子,很难受,我们为她擦洗完,教授还不住的说谢谢!谢谢!后来教授住进了监护室,害怕打扰教授,只能通过打听到她的消息,听说教授越来越重,心里很难过,却又无能为力,医术再高明,也无法违背生老病死的规律。几次夜查房,来到教授身边,教授已经入睡,看着她安静的入睡,想着教授好好休息,您的一生都是为了医学事业,为了科室发展,为了患者健康,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教授走了,再也看不见您步履蹒跚的脚步了,您再也不用忍受病痛的折磨了,虽然有一千个不舍,但是,教授已经忙碌了一辈子,也该休息休息了!祝教授一路走好!您走了,您一心向党的光芒依然照耀着我们,您一心为患的情感一直感染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