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指责国家应试教育的错误,但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像应试教育那样扼杀了孩子创造力的天赋呢?让原本天马行空的孩子变得呆板、无法突破常规又究竟是谁的责任呢?
每个孩子天生就具有非常强大的想象力,而想要保持孩子的这种想象力就需要父母们也具有这样的思维。
在孩子的世界里,任何事情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发展方向,这种弹性模式正是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但是家长们有时候的“不对、你错了、瞎说”这样反驳的字眼会封杀孩子弹性思维的出口,不知不觉间便打压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的思维趋于固化。
学会顺应孩子的话,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举个例子:有一个小女孩,希望妈妈能够“越长越小”来陪她上幼儿园。而妈妈没有立即告诉她人是不可能越长越小的,尽管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可如果这样回答就会阻断孩子发展想象力的机会。
反之妈妈告诉她:“好呀,等妈妈变小了,一定每天都陪你上幼儿园!”这样的回答方式,从侧面保护了孩子想想的空间、创造了弹性思维,在一些常识性的道理面前,家长不必急于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随着他们慢慢长大,这些事情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可是创造性、想象力只有从小开始培养,才能够拥有足够大的“脑洞”。
跟孩子一起的时候,父母们大可不必在小细节上与他们较劲、争执,学会顺应孩子的话,往往能减少亲子之间的冲突,维护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还能保护好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何乐而不为呢?
保护弹性思维也要有原则
在面对很多原则性问题时,家长就要及时更正孩子的价值观,让孩子在有底线的前提下开发自己的想象力,而任由孩子无下限、无规则的想像却不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