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的少年时代,在求知欲最旺盛的年纪,学校里提供的是套装知识和标准化考试,家里父母看重的是升学成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功利主义。我的学业成绩很好,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自然、对生活、对世界的了解都很肤浅、概念化。
作为一个小孩子,我有深深的孤独感和不被理解的痛苦。因此,常常在课堂上走神,思考人活着的意义;也曾经在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中想象行动的勇气、忠诚和真爱;也曾经从《苏菲的世界》开始着迷东西方哲学对于存在的终极叩问。于是,在课业之外,我读了很多“闲书”,和伟大的灵魂对话,向往着诗和远方,而生活却依旧是按部就班、庸俗功利。这种身心分离的状态使得成长中的少年和现实世界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久而久之,不免愤世嫉俗、叛逆父母、反抗师长……多少青年人,在还没有真正进入生活之前,就已经麻木不仁,丧失了小孩子的天真、热情和勇气?
我内心渴望着,并努力去践行的教育即生活,其实是陶行知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来的:“求真知、做真人”。
在乡村小学一样带着泥土气息的校园里,孩子们自由地奔跑、刨土种花,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力量,生命力像杂草一样旺盛。
在这里,我们一起游戏、一起工作,从做中学习。每一个课程都是一段充满冒险、既艰苦又愉悦的旅程。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打开自己去感受每一个当下的发生。在情感的激荡中,沉淀下来的,是条理、清晰而独立的思维和坚韧、勇敢而挺拔的意志品质。
在这里,我们用心工作,用生命来做教育,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值得被尊重和珍惜。因此,每个人也能努力去倾听内心的声音,构建幸福完整的自我,做主动的开创者,承担起心灵的责任。
在这里,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也会犯很多错误。但我们充满了对自己的信心,对未来的信念,成长就是不断地从错误中学习、丰富自己的一个过程,而困难和挑战也让我们一次次去拷问自己的内心:这是不是我真正想做的,并愿意为此不懈努力的事情?
在这里,孩子们不是被教育的,他们带来的,是自身的天真、热情和勇气,天然的求知欲、行动的愿望。我们看到并珍惜这里发生的一切,和孩子一起,走在一条不断自我完善的路上。
我渴望这样的教育,让生命自身的热情和活力迸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