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话,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人又有多少呢?更多的人是在不断的鸣之后才会有了惊人的效果。
图片发自简书App
曾经,我也期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希望自己的微课准备充分然后突然放大招,想要收获一句:“哎呀!怎么看不出来,那个人讲课那么好呢?!”然后就准备逐字稿,一遍一遍的修改。还在脑海里导演了千场大戏。结果第一次微课,心里那个紧张呀!语音条发了撤,撤了重发,不厌其烦,就恨舌头长大了,照着逐字稿都还念的磕磕巴巴的,顺利都说不上,更别说一鸣惊人放大招了,哈哈!讲课内容也是每讲一次,修改一次,到各个群讲一遍自己都讲得不好意思了,内容都不能让自己满意。
接着想要讲刘老师的内容,当一下复读机。哎呀!复读机也不好当,就像借了一件衣服穿身上,浑身不自在,讲课更结巴。为啥?用刘老师课就想要照猫画虎,也想讲出刘老师的味儿呀,要不砸了刘老师的金字招牌,哈哈,不当复读机了,还是慢慢摸索出自己的道吧。
现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看书,积累讲课的原始资料,尽量将所看内容留住一些,然后,照着书自个儿讲解给自己听。微课甩掉微课稿,甚至连提纲都没有,天马行空,边讲课边完善,结合所看的书,反正听微课的人很少,就权当是锻炼炼自己。通过四周以来不准备微课稿的模式,慢慢发现,能讲的内容从最初的十分钟到现在的三十分钟了,先不谈内容,至少能够讲出来了,这就说明知识属于自己的越来越多了。也正应了记忆金字塔模式,讲出来才是自己的知识,能够用才是自己的知识。
通过自己的经历,我不适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类型,唯有脚踏实地,一场又一场历练才能演出大戏,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