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将临之际,朋友们都津津乐道于各类“鬼片”,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年少时曾看过的一部外国“鬼片”,确切地说,这是一部讲述“幽灵”的喜剧故事片。看到这里,一些和我年纪差不多的电影爱好者大概都会想起这部叫做《古堡幽灵》的德国电影了吧。
《古堡幽灵》摄制于1950年代,联邦德国(也就是当年我们所称的西德)巴伐利亚影片公司1960年出品,后由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于1980年6月在国内公映,距今38年。这部年代久远的片子充满了国外电影艺术家丰富的想像力和大胆的表现力,导演霍夫曼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仍值得今天的电影艺术家们借鉴与学习,可以说,这是一部超越了时代的“鬼”片。
记得当年我是在父母的陪同下才壮胆走进影院的。我至今仍记得看这部电影时的历历场景,时而害怕,时而发笑。当看到电影中那些阴森森的古堡、绿荧荧的“幽灵”现身时,我吓得双手捂住眼睛不敢再看;可是当看到“幽灵”们善意地捉弄女主人公,以隐形人的特异功能为她打理家务,以及在舞会上、法庭上戏弄并惩治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时,却看得我哈哈大笑。
有两个场景我记得特别清楚,一个是“幽灵”们居然能够把脑袋摘下来当球一样踢来踢去;还有一个就是“幽灵”捉弄醉鬼,握手时故意把自己的手弄断,结果醉鬼顺手就把断手揣进了口袋……看到这里时我不再觉得害怕,因为我知道,他们是一群专门惩恶扬善的可爱的“幽灵”。这很像长大后看《聊斋》时的感觉,刚开始总觉“鬼”很可怕,可是当我们看完之后就会发现,其实“鬼”并不可怕,甚至有些可爱,真正可怕的,反倒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
《古堡幽灵》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一个短发,长得有点像赫本的女孩夏洛蒂,继承了父亲传给她的一幢古堡,可是这位伯爵的女儿夏洛蒂却背负着巨大的债务压力,债主一心想迫使她把这幢古堡拿来抵债,但夏洛蒂坚决不肯。与此同时,这古堡里还居住着五个鬼魂,他们是一百多年前附近森林里的劫富济贫的绿林强盗,后来被官府活活封进墙壁后变成了鬼魂,他们栖身于此,心地善良和助人为乐的天性让他们决定助夏洛蒂一臂之力,但由于他们采取的方式太过激进,反而让夏洛蒂陷入更深的麻烦,从而也引发了不少可笑的闹剧。
也许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片中善良的女主人公夏洛蒂得到了善良的“幽灵”的帮助。当债主的儿子奉父亲之命前来查看古堡内情的时候,很快和夏洛蒂一见钟情了,他不顾父亲“旨意”,很快转变立场,和心爱的女孩站到了一边,反对父亲让女孩以古堡来抵债。与此同时,“幽灵”为了帮助夏洛蒂,好心办坏事,害得她身陷牢狱。最后,“幽灵们”将功补过,想尽一切办法营救夏洛蒂,最后闹到法庭上并帮助夏洛蒂获赠一笔巨款,解决了债务问题,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幽灵们”则搭乘上了飞往月球的火箭。
要知道,直到1961年,美国才首次向全世界宣布人类载人登月计划,而这部拍摄于五十年代的影片结尾处,竟然出现了如此超前的“科幻意识”,怎能让人不感到惊喜和佩服呢。虽然在今天看来,该片中许多特技不过是“五毛”特技,可是你要知道影片拍摄的年代,就不会不为影片中诸多的创意和异想天开叫好和点赞了。
除此之外,影片许多“创新点”给人印象也非常深刻。譬如,影片开场映出片头字幕的时候,所有的演职员名单居然是通过大合唱的形式唱出来的;片中无处不在的德式冷幽默,还有那些穿插在剧情中的说唱和歌舞,据说这种表现形式叫作“布莱希特流派”,意在防止观众入戏太深而忘却思考。姑且不论这种理论是否服众,光是影片导演霍夫曼能做这样的尝试,已实属不易。事实也证明,观众对这种表演形式并没有产生反感。
多年以后重温这部影片,我们不会再为阴森的“古堡”和出没的“幽灵”感到害怕,而会更多地结合影片拍摄的时代,去思考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些更深层的意义,往往这个时候,我们会得到更多的启示。
《古堡幽灵》情节新颖、想象奇妙,更兼揉合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堪称高明。它借助“幽灵”介入到现实社会,揭露了当时的德意志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如政府官员的无能和谄媚,社会风气的堕落、法律的不公等等,充分显现了当时社会中虚无主义、和平主义、色情主义思潮的泛滥,可谓深刻揭露并嘲讽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
该片由乔榛、刘广宁、尚华、毕克、童自荣等一批上译著名的老艺术家、配音演员共同演绎,听着他们充满激情的配音,能给你带来一种无限美好的回忆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