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以来,一直不被家人们看好,每每见面都是打击,每次辩论都是我以失败告终,虽然争不过大家,但我内心知道自己是对的,只恨学识太浅。
这段时间以来,自己也算刻苦,临床作战中还是很得心应手的。唯独理论上应对家人一直反驳我学中医用西医来辩驳我总是说不过他们。像我这种半路出家学生时候又没认真上过学看别提看过什么书的人,理论辩论经常是词穷的。
书买了一大堆,于我而言,阅读速度慢,翻几页就半途而废了,唯独老师讲的课程很吸引我,每天坚持听写,灵感能量越来越足后,和家人辩论中也能赢那么一两次了。心里也更加激发了我要多学习理论知识,多阅读。
在平常人眼里,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或者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大病重病西医帮助渡过了急、重等诸道难关,然后让中医来收尾,中医来调养,因此大家觉得中医只能用来治一些死不了的病。
然而今天中饭时聊天,在亲戚的眼里,中医只是啼鸣的公鸡,你啼天也亮,不啼天也亮。他说就比如感冒,你吃药可能一周好了,不吃药可能一周自己也好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我再没有像之前那样一听到人家说中医不好我就急眼了立马争辩,而是等待时机。我说西医有西医的好,中医也有中医的好,无需排斥,这就是中医思想。中医从不排斥西医,西医老排斥中医,格局都是不一样的。
他们认为西药快,我说很多西药不过是让你拆了东墙补西墙。对方觉得大病重病还是得西医来救命。我说这是到下医这个层面了,中医上医治未病,预防大于治疗。中医主要调的:形、气、神。重点是在神(元神和识神)这个层面。西医着重点是在形体这个层面,维度都不一样。
对方觉得有点迷信了,一通歪理反驳后,我问他“你睡着了知道自己去哪了吗?睡着了还能呼吸是谁下的指令,为什么睡着了还能呼吸?人是如何给自己充电的?……”
很多时候,不明白的东西不见得真不明白,明白的东西也不见得真正明白。我们平时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的这些观点对不对,可能也是哪本书或者听谁说过,自己有没有去认证过呢?
来日方长,了解—感知—体悟,这就是学习中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