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几个人,高晓松、梁宏达、罗振宇、英达、尉迟琳嘉,说他们是因为一个共同点,都是名嘴,都曾经或正在主持着一档脱口秀节目,而且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接触脱口秀是在十年前,最早是在美国的节目中看到的,这相对来讲算是晚的了,好多人很早就知道了。本来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娱乐甚至是搞笑的形式,后来逐渐发现脱口秀也在发生变化,或者说进化,里面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感悟和启发,甚至已经不再使用搞笑手段,而更多的加入文化和思考的内容。
脱口秀的主持人很多,除了上面几位还有例如郭德纲、金星、孟非等等吧,不过大多是偏娱乐的,而真正在文化和理论方面比较突出的就是高晓松、梁宏达和罗振宇三人,他们也是我最喜欢的论者,节目非常精彩。
但是,我喜欢并不代表别人就喜欢,因为此前曾经向很多人推荐过相关的节目,可大多不感兴趣,曾经我还在想是不是我的爱好太偏了,为什么我觉得好的东西别人都没感觉呢。
半个月前,一个大学同学突然给我发了一个连接,是罗振宇的节目,我回复说这我早就在看了,只是周围很多人不感兴趣,所以没给你推荐。
又过了几天,一个同事来找我,说之前推荐的某节目很不错,最近一直在看。
其实对我来说,无论朋友们是否喜欢对我都没什么影响,而且不光是我,任何人都一样,自己喜欢的终究是自己喜欢的,和周围人怎么评价、如何影响无关,如果朋友真的能影响到自己,那一定是因为自己有这方面的需求。
就像我推荐这些节目,本质并不是在改变他们的爱好,只是给别人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爱好的机会。
同样的,喜欢某些内容的人也并不一定就比不喜欢的人高明,比如我,喜欢老梁,但并不能说明这就高人一等,不喜欢老梁的人也不少,他们的认知就一定很低么?说不定他们比老梁还高,这些内容已经唬不住他们了。或者仅仅是因为个人偏好不同,仅仅是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怎么样。
我第一次看《老梁故事汇》就喜欢上了,它解决了很多以前的困惑,而且不断地给大脑补充各种知识,这是一个认知逐渐健全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不会结束,只要活着就在不停地学习。
这就好像一个人在练功夫,练了好久一直没有进展,此时一个老师点拨了一下,自己突然领悟诀窍从而进入更高一层的境界。
境界高了会让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发生变化,会发现一个以前没有意识到的观察角度,能够发现以前看不到的内容,但是,这仅限于自己,同样的点拨对于其他人可能毫无意义,只有拥有特定经历的人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被激发从而升级,而这升级也仅仅是自身层面的,只是改变自己而已,对周围没有任何影响。
没有被激发的人通常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们已经升级过了,早就站在高处俯视众生了;另一种可能是他们不希望被激发,他们有自己的兴趣方向,对于在某一方向上的升级他们不感兴趣,也就是刚才所说的,认知升级是自己的选择。
人就像一台永远无法升级硬件的电脑,只能升级软件,而任何电脑都不可能把所有的软件都安装一遍,只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有用的软件去安装、升级,而这一切都是电脑自己的选择。
说这么多就像说两件事:第一,思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选择方向不同,所以自己喜欢什么就去喜欢好了,只要这能让自己满足而且不影响别人就是你自己的好程序;第二,认知升级是很困难的,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和适当的启发,单打独斗是很难完成的,所以最好是寻找与自己选择方向一致的朋友共同进步。
听过一句话呢,说成熟就是从一群朋友走到另一群朋友中的过程。人生在前进,认知在提升,响应的社会环境也一定是在变化的,所以不要为过去朋友的疏远伤感,不是你们的感情淡了,只是你们选择了不同的升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