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福字的起源演变

老师布置了一样作业,这不今天我去查了一下,那项作业就是查福字的起源与演变。

甲骨文:甲骨文,始于殷商,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是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图片发自简书App

福(金文):金文,也称钟鼎文,始于周朝。商周是青铜器的盛世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这充分展示了商周青铜铸造业的发达。

图片发自简书App

福(篆书):篆书,又称石鼓文,起于西周晚年,兴盛于秦国,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简化字体。创制统一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图片发自简书App

福(隶书):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达到鼎盛。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字体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在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

图片发自简书App

楷书:楷书又称正书,对于楷书,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盛于唐代,楷书的名家很多,最著名的是楷书四大家,他们分别指是:唐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元赵孟頫(赵体)。

图片发自简书App

行书: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草书: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代表作如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叙帖》。

图片发自简书App

民俗专家考证:福字贴哪里

春节期间门窗上贴福字一直是中国的一个习俗。

民俗专家冯骥才考证,民俗传统中,倒贴福字主要在两种地方。

第一种地方是在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倒贴福字。这种作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来抵消“福去”,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一种地方是在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别倒贴“福”字

中国各地的民俗年画,哪张画大门上的福字是倒着贴的?基本没有!大门上的福字,从来都是正贴。以前我们家也是倒着贴的,但是现在基本上都改为正着贴福字的了。

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把大门上的福字翻倒过来,则必头重脚轻,不恭不正,有悖中国“门文化”与“年文化”的精神。倘以随意倒贴为趣事,岂不过于轻率和粗糙地对待我们自己的民俗文化了。原来是这样啊,我一直认为福字一定要倒着贴。


在大年三十的下午,把事先准备好的年画、对联、福字贴上,这叫“新”。原来福要在这个时间贴,我以前都没关注过。

今天,我又了解了好多好多关于福的知识,收获满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福(甲骨文):甲骨文,始于殷商,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是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
    QKR阅读 7,678评论 0 1
  • 上次,我们研究了“钱”的演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福”的演变。 为什么会有福呢?传说,姜太公封一大...
    youngerWang阅读 734评论 0 4
  • 今天的天气还挺好的,我和二宝早早的在楼底下等着大宝放学,不一会大宝放学了看到了我们飞快的跑到我跟前高兴的...
    雅琪宝贝阅读 180评论 0 0
  • 鸡不仅仅可以做成鸡排鸡米花碳烧鸡白斩鸡盐焗鸡红烧鸡叫花鸡鸡公煲手撕鸡卤水鸡扒鸡咖喱鸡鸡肉串鸡茸粥小鸡炖蘑菇黄焖鸡米...
    LikeAKid阅读 12,417评论 2 0
  • 1 行动营已经结束了好多天了,怀念里面的人儿,怀念里面的氛围,怀念里面的写作素材,怀念里面的狂欢节目… 2 这几天...
    遇柒ML阅读 17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