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IO的核心数据抽象
Buffer 和 Channel是NIO中的两个基本的数据类型抽象。
(1)Buffer:用于读或者写数据的容器。包含三个重要属性: capacity,limit,position。
(2)Channel:代表连接到数据源的通道。可以通过Channel向Buffer中读或者写数据。
1.2 Channel
Channel的特点:
(1)既可以从Channel中读取数据,也可以写数据到Channel中。
(2)支持异步读写。
(3)Channel中的数据总是要先读到一个Buffer中,或者总是将Buffer中的数据写入到Channel中。
Channel的实现类:
(1)FileChannel:从文件中读写数据。
(2)DatagramChannel:通过UDP从网络中读写数据。
(3)SocketChannel:通过TCP从网络中读写数据。
(4)ServerSocketChannel:像web服务器那样监听新进来的TCP连接。对于每一个新进来的连接都会创建一个SocketChannel。
1.3 Buffer
(1)Java NIO中的Buffer用来与Channel进行交互。数据从通道中读入缓冲区,由缓冲区写入到通道。
(2)Buffer 的本质是一块可写可读的内存区域。这块内存被包装成一个Buffer对象,并提供一组方法来方便的访问该块内存。
(3)Buffer的类型:ByteBuffer,CharBuffer,DoubleBuffer,FloatBuffer,IntBuffer,LongBuffer,ShortBuffer,MappedByteBuffer。
Buffer的3个属性:
(1)capacity:作为一个内存块,Buffer有一个固定的大小。你只能往里写最多capacity个byte,int ,long。。。一旦buffer满了,必须将其清空才能再次写入。
(2)limit:代表内存块中的终点位置,它一定大于0小于capacity。读或者写都不能超过limit的位置。当Buffer从写模式切换到读模式时,limit会被设置成写模式下的position。
(3)position:表示下一个应该被读或者写的位置。当Buffer从写模式切换到读模式时,position被置为0。当从Buffer的position处读取数据后,position自动向前移动到下一个可读位置。
1.3.1 Buffer的使用
要想获得一个Buffer对象首先要进行分配。 每一个Buffer类都有一个allocate方法。
分配48字节capacity的ByteBuffer
ByteBuffer buffer=ByteBuffer.allocate(48);
分配可存储1024个char的CharBuffer
CharBuffer buffer=CharBuffer.allocate(1024);
向Buffer中写数据(从channel中读数据到buffer)
int bytesRead=inChannel.read(buffer);
或者通过put方法
buffer.put(123);
从buffer中读数据(从buffer中读取数据写入到channel中)
buffer.flip();//切换写模式到读模式。将position置为0,limit置为写模式下的position。
outChannel.write(buffer); //将buffer的数据写入到outChannel中
byte b=buffer.get();//从ByteBuffer中获取一个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