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是人间天堂杭州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有冠绝天下的江南美景,还装载着无穷无尽的传奇故事和诗句辞章,流传千载。我们最熟悉的,有许仙与白娘子的传奇、雷峰塔的故事,还有“忆江南,最忆是杭州”“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提起西湖,怎么也绕不开苏东坡。苏东坡是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他曾两度到杭州做官,想方设法治理西湖,留下了两处景观、一道佳肴。
苏东坡最初与西湖结缘,是在1069年,那时他36岁,才华横溢、风华正茂,当时任的官职是通判。到任后,他进行了许多实地调查,终于明白了西湖的疏浚取决于六井的畅通。于是就开始修复六井。岂料修复工程刚开始,就被调离杭州。
机缘巧合,在调离十六年后,54岁的苏东坡又返回杭州任职,这次担任的是知州。当时,西湖水涸草生,百姓饮水困难,生存极受影响。沿湖的农田得不到及时灌溉,鱼虾菱藕几近绝迹。于是,苏东坡向朝廷上奏了《乞开杭州西湖状》,他对西湖的情况痛心疾首:“熙宁中,臣通判本州,则湖之葑合盖十二三耳。至今才十六七年之间,遂堙塞其半……更二十年,无西湖矣。”
整治不仅要靠朝廷支持和百姓拥护,更要靠具体的方法。西湖壅塞太重,淤泥过多,如果开挖的话,挖出来的淤泥怎样处理呢?苏东坡想了三天,也没想出好办法。他决定到现场查看一番。博大的智慧总在人民群众中。到了湖边,听到有人在议论,说湖两边交通不便。就这样,苏东坡找到了方法:挖淤泥、筑长堤。杭州人民群众的热情很高,纷纷下湖劳动。人们挖出淤泥和杂草,再利用挖出的淤泥杂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还修筑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桥。据说,这些名字都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人们为了纪念苏东坡,就把这座长堤称为“苏公堤”,简称为“苏堤”。在后来历代,苏堤都陆续得到修缮、延展,有了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苏轼清理西湖的淤泥时,有一个地方挖的很深,为了标志水域界限,在此修理了三座石塔。我们当时是乘坐当地灵隐寺街道的小船去看的石塔,船老大是个非常健谈有趣的人。据他介绍,三个石塔摆布呈等腰三角形,相邻的石塔相距62米,塔水下高5米,水上高2米。苏东坡建的三座石塔不仅能测量水位,提供洪水预警,还有另外一重作用,当时人们在湖里种菱藕和茭白,石塔中间水太深,禁止在石塔范围内种植菱藕茭白。石塔中间是空心的,各有五个孔,在中秋节晚上,在塔心点上蜡烛,每座塔都会从五个孔里发出光,圆圆的像月亮一样,倒映在水中,这样每座塔都有十个“月亮”,三座塔就有三十个月亮了,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再加上游子心中的月亮,总共三十三个月亮。“三潭印月”便是得名于此。
清理西湖时,杭州百姓感戴苏东坡的恩德,凑钱买了猪肉送到府衙中。苏东坡难以拒绝,就想了个办法,把肉切成小方块形状,用巧妙地方法烧制了这些肉,再分给百姓吃。百姓觉得这些肉很好吃,又是苏东坡秘法所制,就称为“东坡肉”。关于“东坡肉”的来历版本不少,这个版本是女儿书上的说法,因个人偏好,我暂且用用。直到今天,“东坡肉”依然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当西湖遇到苏东坡,成就了两处景观、一道佳肴,还产生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名篇佳句。苏东坡有关西湖的佳作不少,但对他而言,都不是巅峰之作,苏东坡的巅峰之作作于黄州。所以说,那时的西湖和杭州的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
苏东坡两次任职杭州中间间隔十六年。这十六年是苏东坡生命中最重要、也最难捱的时光,他因文才太高、过于耀眼,遭到以李定为首的群小的诬陷,被捕入狱,后被流放黄州。十六年后,苏东坡年过知天命,重回杭州,历经磨难而初心不改,带领群众兴利除弊,足见他普世济民的深厚情怀。
而今的苏堤,向南北两端延伸了不少,堤坝也多次拓宽,树木遮天蔽日,林下草如碧丝。高大的苏东坡像矗立在堤坝南口,依然庇护着他牵挂的西湖和杭州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