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一本书

离开校园已半年之久,细数之下,自高中开始,读书也不过两百本,然工、农、商、医、军每科皆有所涉。自小学间,师举一辩论会,开卷有益与开卷未必有益,吾当日年幼,然依稀可记,题目始出,即选开卷有益之说,吾师持不同看到,认为书不可皆为益者,然有无益甚至坏书也。当日之境依稀眼前,吾反曰,开卷有益,或从于字面,或从于作者,或从于写作之背景,认为开卷有益。

今时今日,观点未改,然经世事,自学中所读文章或课外刊物,以佐证吾之观点,开卷是否有益,全取决于读者心态与角度,年龄愈长,所看书籍愈多,从不同角度读出不同人生。

近日重读自清、从文、鲁迅等名家之作,看同样文章与先前之感大有不同,昔日观文只知修辞与手法,近日再读却如同身入书中,感觉犹近。读一本好书,再读一次,理解更深,身心更近。

今日再读从文书,在单位遇一同事,见书惊奇,隧问,法学专业,何读文学之作。错愕之余,再审自身,认为开卷即有益,不论专业如何,书乃修身养性之产物,阅不同之书,识不同之人,对于看书,只看三点,通过文章了解其人,通过文章了解所述之事、所讲之道,通过文章习其修辞所用之手法。不论学科,开卷有益。吾所读之书毫无章法,全取决于自身喜好,甚至于购书当日之心情,或经商之道,或或军规军事,或中国古史,或医书之典,然最盛尚数文学之类,阅博众之书不为修博众之识,为不同心情皆有适宜读物,遇相应之事也可解决一二。

阅文之余,是否可在身边翻阅一本书,再读一次,可否提笔记下最喜之处。书本常伴左右,虽不能即刻增加知识,但可逐渐改变你的修养,不论职业如何,均需不断进取不断学习,或最新科技知识,或因新环境改变后的思维再读一本旧书,最终会得出全然不同之见解。

再读一本书,读的是心情,读的是修养,读的是人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