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了教练后,不止一次的感叹人体身体的神奇。在所有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是用两只脚来支撑身体的重量。为了减小负荷,站立时,躯干直立,靠近脊椎,最深层的肌肉可以轻松维持平衡,这些深层肌肉并不靠意识所能控制,甚至感受不到它们的运动。如果靠意识来控制,那我们的动作会比乌龟还慢,一个动作我们可能就要想上好几分钟来规划肌肉活动的顺序,好在这一切都有一套初始的驱动程序,当6个月时婴儿就学会了。但是驱动也会有出问题的时候,身体就会承担多余的负荷。这些负荷可能就是导致了腰部的不适。
下面是我亲身的一段经历。大学毕业后,腰部的疼痛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站立和坐都会产生不适,为了避免疼痛会强迫自己去站的很直,我会觉得这样的方式对于腰来说是好的。
直到有一次,当我坐在车上用平时的方式坐着时,朋友说我的腰是以一个十分夸张的方式后伸,但我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感觉,只觉得这样的姿势很直。当时,我会刻意去加强肌肉,我想让它能保护我的腰,但是力量训练并没有教会我去坐,也没有教会我去如何轻松的维持直立,加强的肌肉并没有参与平时的身体工作。
我们体内没有天生的测量方法,可以精准判断身体是否在最佳姿势。即使我们破坏了身体的平衡,脑中也不会响起警报。但不平衡的状态会让身体产生不适,结果就是用了不聪明的方式加以矫正。
回过头想想,这样错误的驱动程序是怎么养成的呢? 当第一次疼痛产生后我会避开产生疼痛的动作,我以是否会产生疼痛为标准,找到了一个不会产生疼痛的姿势,我以为这是好的姿势。但事实是,这样的姿势让椎间盘、关节、骨骼和神经造成压力,身体失去平衡,初始的驱动系统就会错乱,就好像拉着手刹车开车一样。在之后的一次又一次的动作中这样的驱动继续被强化,疼痛导致了动作模式的改变。
当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后,不论是日常的生活还是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会让身边的人检查我的每一个动作,不再是为了加强肌肉的力量而去训练,而是为了能在每一个动作中能让脊柱、骨盆、胸腔等所有的关节都能在比之前更好的位置。此时才发现每一个动作都是这么难控制,简单的动作都能做到浑身发抖,站立的动作控制不住就退阶,于是从站立退阶到了四足支撑,再到了上肢的支撑、最后在仰卧的位置找到了可以控制的方式,从这样的位置又慢慢回到了站立的动作。酸胀的部位不再难受了,紧张的肌肉放松了下来。
运动并非只有肌肉参与,也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简单的理解为有力,或是无力。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的事情其实并不都是合理的,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用另一种方式解决问题,既改善了原有的问题,也让我们因此学会了更多。
改变和成长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二者相依相存。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能有效的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学习和不断的接受新的理念和方法——这是我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