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各种事情几乎都存在两面性。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结果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观点和观念不同,当一种观点或观念背离了人们的习惯,就会被默认为。所以要准确的把握一件事情态势。不能光看一面。要把一件事搞透,就要透过一面而看到另一面。
《道德经》第十八:“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章意思是: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简单的说,就是事象的两面性,如果好的出现了,坏的也将伴随好的出现。世间的事物,总是矛盾的。但又是对立统一的。
曹操是历史上的名人,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三国演义》中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说曹操奸诈,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多么大逆不道。有悖常理人伦,世人都认为应该像刘备一样仁义为怀。但是曹操有一句话说对了:“生逢乱世,只有强者才配谈仁义。”否则也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从这个例子,正说明世事的辩证统一的思想。评价一件事,一个人,我们都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不能搞一刀切。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两面性”。看过清宫戏的人或则学过历史的人,都一定知道和珅这个人。和珅可以说贪官的代名词。他一生巧取豪夺,贪污无数。在老百姓心目中,他简直坏透了。但是和珅真一无是处了吗?其实不然。贪污是和珅最大的过错,他再坏,身上依然有值得今天我们借鉴的地方。他曾兼任多职,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和珅是一个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如果没本事、没能力,即使他再会拍马,也兼任不了那么多至关重要的职位。当今社会存在各种“潜规则”,物欲横流,尤其是官场,没有后台、没有背景,想当官是难上加难。首先要融入这个形形色色的社会,才能试着去改变它,才是生存之道。和珅出身微寒,从一个三等侍卫一级一级爬到顶峰,给我们很多平民百姓树立了一个模范,不要因为自己的出身,没有殷实的家境,就否定自己。肯努力,或许还能前途无量,不努力可就一点希望都没有。和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取的让人艳羡的功名及富可敌国的财富。并不是他生来就具有的。而是经过努力与拼搏才得到的。
所以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况,都要想到事物的两面性。在逆境,你要相信顺境会很快到来;在顺境,也不要掉以轻心,或许祸随之而来。要从一面看到另一面,也要从开始就要推导各种各样的结果。总之,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