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聚餐聊到的亲子关系、婆媳关系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邓先生昨天去聚餐了,大学的室友结婚了,现在来我们大山东回请。邓先生开开心心的去了,回来跟我唠嗑,聊聊这次聚会。

听完除了聚餐尽兴以外,两点我印象深刻。一是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们在婚后都发福了,有的简直“膨胀”了数倍,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男的大多数都会在结婚以后长胖呢?当然,邓先生也不例外,胖了一些,但是胖的不多。

二是“媳妇吐槽大会”,多半是来自婆婆的“小报告”,聚餐的人里大家都结婚了,一般的人有了孩子,孩子都需要长辈的照顾,所以这些幼儿园的学龄前小男宝们大都是奶奶照顾。其中一个常年在外出差,跟大家抱怨说孩子妈不管孩子,孩子奶奶抱怨孩子妈妈只顾着自己玩乐,每天孩子睡了以后十点多才回来。另一个追到了当年的班花,现在因为照顾孩子,他妈妈跟他们夫妻两同住,他妈整天抱怨儿媳妇实在太懒了...

先说第一个吐槽的,简直是乌鸦嫌猪黑,孩子是一个人的事吗?孩子主要是妈妈的任务吗?你也不看看你自己天天出差,最多一周四天能瞄到孩子还不知道陪伴质量如何。当然薪资也很不错,所以他媳妇也没什么生活压力,孩子全权交给奶奶带,早晨孩子没起床就出门了,晚上孩子睡熟了才回来。一个日日出差,一个每天跟组里的小伙伴喝酒聚餐,夫妻两都不管孩子了。

他两我都见过,他们这种状态的夫妻不在少数,当然那种丧偶式家庭生活也不在少数。这个槽友吐槽他媳妇的时候,邓先生不禁感慨说那我不是说嫂子们不好,但是我媳妇真是吧所有的下班时间都给孩子了,都没有自己的时间,所以我也经常帮着干活、照顾孩子...我不知道当时他们听了是怎么想的,但是希望能给他们有所触动吧。

生个孩子在现在人的观念里应该不只是传宗接代了吧,如果仅仅是觉得传宗接代就很难真正肩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生养孩子是让我们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为人父母的不易与幸福,就像是个养成类游戏,也需要升级打怪,你玩的好不好,直接决定着你那个角色的输出和贡献,就像是孩子会自动参考父母的行为举止,在很多方面像是父母的刻版。

我真的很讨厌这种生而不养的父母,侄子从小在哥嫂的争吵中长大,我哥对于孩子的管教有点像没事找事和抽风式父爱。好像他根本不会表达自己的爱,适得其反,更多的是对侄子成长的缺席,他真的很少很少照顾和陪伴孩子。

因为这个例子更让我觉得父母陪伴的重要性,我也一直提醒自己要好好引导侄子在将来有一个正确的婚姻观和家庭观,要努力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更不要成为他爸爸那样的人。

而对于我自己而言,当妈妈后我竭力照顾好家庭,努力把家庭收拾的妥帖、清爽,也好好陪伴孩子,自己在家的时候陪孩子玩耍、看书,自己休假的时候再累也要带孩子出门感受大自然。孩子奶奶周一到周五带娃,周六邓先生自己带娃我上班,周天我们一起带娃出行,这样的照顾让我和邓先生成为盟友,我们都很清楚照顾孩子的辛苦,彼此体谅,也让孩子跟我们非常亲近,而不是只跟奶奶亲。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做的有多好,只是觉得自己该这样,我们做着父母应尽的责任,但是周围的人包括公婆都会夸奖我们说我们比很多孩子要做的好,或许吧,像我们这样出生以来独立照顾,休完产假上班后周末独立带娃、奶奶休息的年轻奶爸奶妈来说可能还是比较少的。这样也是有代价的,除了孩子睡后和上班,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而很多时候哄孩子睡的时候自己也累得睡着了。

我没有让婆婆24小时住在家里给我带娃,从出生到现在快一岁半,孩子从未跟我分开过,每天晚上都是我哄睡,到现在也没有给孩子断奶,周末从双休到单休,一直坚持着周末独立带娃。累吗?很累,还没有自由,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很多,想考试,想提升自己,想改变,偶尔也想看看电影,但是没有自由啊,只能想想。

目前还算是个合格的宝妈,并没有很好的平衡好自己的心理和生活,不是工作与生活,我的工作和生活是平衡的,但是我想完善和改变自己与现在的自由时间有限是矛盾的。或许我该像去哈佛读书的那个日本妈妈学习,真的,不逼自己很难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回归原来的话题,很多人都觉得我们夫妻两做的不错,家里收拾的妥妥帖帖,孩子照顾的仔细全面,家里买房这种大事也是我一手操持,感觉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自己操心。但是我婆婆就对我满意吗?哈哈抱怨肯定也是不少的,我经常听到婆婆说小姨抱怨表嫂,我想我婆婆应该也有吐槽我的时候。即使我做到了这样,我们还是会有争执,她还会跟我吵架,会骂我,我觉得无论儿媳妇做的有多好,在婆婆的眼里永远都不会有完美无槽点的儿媳妇,婆媳关系永远不缺话题和故事,哈哈,随便吧,但求无愧我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