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大师本尼斯说,“领导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始终喜欢单打独斗,不去走进别人的内心,是不可能具备领导力的。没有哪个领导者原本就打算成为一个领导者,他们只是想充分自由地表现自我,结果都成为了很好的领导者。所以,成为一个优秀领导者的秘诀,就是练习。当你演了一百遍之后,你演的就是你自己。
一、领导者的分类
1. 硬权力领导
特点是领导大权独揽,乾纲独断。这种领导模式在组织的快速发展中比较适用,但是组织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和不和谐的声音,它需要强激励、持续成功和下属的忠诚感来维持。
2.能力型领导
特点是领导者的个人能力比较突出,被组织依赖。这样的领导者通常会比较累,因为造成了一种“企业离不开你”的情况,领导者难以得到休息,同时下属又错过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能力型的领导可以逐渐向战略型领导转变,为下属创造环境,提供试错的机会,学会主动放权,避免把自己压垮。
3. 情感型领导
特点是组织运行依赖与自己关系好的人,领导力靠小团队来维持。
一个新上任的领导做在台上发号施令,下面没有人响应,什么活动肯定都开展不下去。所以就需要有个人,或者有一些人认可自己的想法,带头执行,这些人就是自己的“亲信”。但是时间长了,为了组织的长远发展,还是要从“情感型领导”向“能力型领导”进行转变,毕竟,组织的运行还是要靠一些具体的工作来支撑。
4.团队型领导
能够充分听取下属意见,主张民主。这样的领导者能够收到下属喜爱,但容易造成自己的威信不足。
二、领导者与追随者
当你成为了一个管理者之后,你具备了根据组织规章所拥有的岗位权力,你有了指派下属工作、表扬和激励下属,批评和惩罚下属的权力,但这些都是伴随着管理岗位而来的权力,是比较低级的权力,仅仅依靠这些权力来开展工作是不行的。卓越的领导者,不是靠岗位权力生存和工作的,他要走进下属的内心,要利用影响力把下属发展成为追随者。
一个下属是不是一个好的追随者,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
1.追随者是否积极。积极的追随者可以全部身心地投入到组织中来,并且有更强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2.追随者是否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
其中“批判性思维”是指:
一个人在判断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效地搜集信息,逻辑清晰,思考周全;
这个人在讨论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能够做到态度公正,思维缜密,权衡稳健。
从图上可以看出,第一象限是有效的追随者,能够对组织的运行起到关键的作用。
作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自己的管理方法和行为,让下属逐渐向第一象限转变。当你努力改善他的得分的时候,比如他的坐标定位开始向右方移动的时候,你就在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三、实践
领导力的锻炼和培养需要掌握“权变”思维,即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方法,“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对自己而言,有两点需要改进:
一是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尝试提出更好的方法,增加认可度。
二是了解下属的需求,像一个领导者一样去做事,从积极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角度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