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一年当中最平常的日子,大不了也就是,2018年开始一个月的倒计时了。然对于我,却是最重要的时刻,法考元年主观题的成绩要放榜了,得失在此一瞬,得,就是对这一年的努力最好的回馈,是实现作为一个法科生最基本的愿望;失,即将一切归零。害怕,紧张,不安,期待等情绪交错,知道怒刷半个小时的网页,看到122的那一刻,仍久久不能平息。手是抖的,心跳是加速的,有些安定了,又有些怀疑着……直至刚才15:29,我仍然在微信司法部的公众号上再一次输入身份证号、密码确认分数,此时,距离考试公布后已经第五天!
客观191➕主观122!
这么多年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终于,可以踏实的休息了,终于,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了,终于,顶上这一撮头发可以保住了。
其实,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把这一年的心路历程写一写,有太多的感受,酸甜苦辣,这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所无法体味的。但当真正要下笔时,慢慢会发现,所有自己曾以为的深刻却变的冷淡而模糊。
也许是因为去年的八分之差太深刻,今年算是卯足了劲了。应该是过年后没多久(三月份?)开始一个人踏上复习之路,零零散散的看书,想让自己尽快的进入状态。因为H总怀孕,六月之后的我便可以相当于全日制的复习了,当时对于复习,还是充满期待的。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部门的调动,开启长达半年的4➕1加班模式,彻底打乱了预期计划。当时心情真的是糟糕到了极点,怀疑着是不是自己哪个地方做错了以致于被“流放”,也曾想着,这一年算是废了的失落……那个时间段的自己,工作的快节奏,心情的超低谷,交杂在一起,不免把这几年的眼泪全流完了,如果流泪可以排毒的话,身体了估计没啥毒素了吧。作为快乐可以共享,悲伤只能独处的自己来说,回首过去,我不得不敬佩自己的情绪控制力,所有的负面情绪在自己消化之后一概被强行压制下去,尽管这样对自己挺不好的。
庆幸有M的一路相伴与鼓励。打卡模式从5月22日开始,预定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但其实我基本上都会提前半个小时。这大半个小时的时间也许并不能积累到很多知识点,确是让自己有一个每天学习的模式,一直坚持下来。
很幸运,一起备考的这一年,我们都收获了欣喜。
想想这次备考,我觉得有几点不容忽视的:
1.心态
总的来说,这一次的复习似乎没有太过焦躁的情绪,心态还算是平稳,也可能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吧。只要情绪开始波动的时候,我会选择跑步、逛街、看书的方式进行疏解。而也许是自己的疏压方式比较极端,我会很容易的从这情绪中走出来,但也会很轻易的再次被影响,如此,我会尽力的去忽视这一份悲伤的感受,也许会不被自己的身体能量所接受,但这是唯一我能做到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客观题跟主观题考试之前,因为一个人彻底打破心如止水,内心的挣扎从未有过,也不想再经历一次。朋友们都劝说说有问题应该说清楚,而不是一个人独自波涛汹涌的演绎一场重头戏,然另一个人一点也不知情,独留一人暗伤。最后,还是我一个人承受下来了,时间过去,不接触,不碰触,不提及,慢慢暗淡。
2.反复
作为天下第一大考,我想绝不是浪得虚名的。我们不是圣人与天才,时间与精力的投入 与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正比。虽然在整理时,那叠得高高的书籍资料中有一些甚至没有翻阅过,可在那显得旧旧的痕迹中藏着自己反复的练习,至少两三次的看书跟做题,各种途径找资料突击,生怕错过什么“内部消息”。以前一直没觉得题海战术是明智的选择,因此总是把时间更多的放在了讲义上,然事实证明,做题还是非常之必要的。
3.坚持
备考的时间太长,耐心很容易被消耗完,如若有一起的小伙伴再好不过了。一起打卡,一起加油,这漫长的时间才更容易度过。
总之,2018年最大的心愿终于实现,时光往复,不负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