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帮客户优化流程,仅财务部门就梳理了28个流程,在梳理流程的过程中,我想到了一些民营企业和大企业不一样的地方。
国内的民营企业,一般都缺乏所谓的系统:流程及制度,现在咨询师出门就喜欢谈系统,就比如现在正在梳理的这家企业,我发现他们基本上没有流程,很多东西都是口头的,更别提制度了。
但是这些其实也有一些好处。比如整个公司做决策就比较灵活,灵活好调头是这类公司的原则。所以公司里每个人都可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职责上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再加上企业更多偏向扁平化的架构,所以下决策指令更自由。什么人愿意去这样的公司:是那些相对有活力,更具有创新力,需要证明自己存在感的一群人,又不愿意被过多的管制的这么一群人。
在今天看到的一篇《请德国战车告诉你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的文章中,也让我明白,时下很多德国企业中,很多重要的发明正是来自一些中小企业,为什么?因为他们更有创新力,更灵活。
而大企业呢,我们出去经常拿华为举例子,是因为华为完全照搬了IBM的一整套管理系统,他们的流程和制度已经在多年的迭代中建立了一整套标准,所以在这种大公司工作的每个人都是螺丝钉。
去年在重庆,我问锋哥,小时候看一些言情小说,看着他们很多都是外企出来的,说着流利的英语,吃穿住用行都往各种高大上整,那时候好羡慕在外企工作的人啊?你也是从IBM出来的,你什么感触呀?
锋哥说,其实真正的身处其中,才会发现这个平台的价值要远远大于你这个人的价值,很多从外企出来的人也很少有多么巨大的发展,人人都是棋子,而棋子是可以随时舍弃的,整个平台的运作不依赖于人,更多的依赖于系统。
比如在财务领域,很多大型公司早早就开始运行财务共享中心,什么意思呢?就是财务人员的分工极其明确,在财务系统和erp系统的加持下,彻底把高学历有技术门槛的财务工作者变成了流水线上的工人,你会越来越难接触到业务的实质,不了解业务实质,你很快就变成了不思进取机械化工作的“机器人”,很多工作都比较基础;
只有你在企业工作了7、8个年头才能把所有的岗位轮一遍,然后你才可以往管理会计的方向走之后,才可以慢慢接触企业核心知识,这还是表现好的,要是不够机智的,有可能需要十几年,分公司再到子公司再到总公司然后到集团,而你的青春期就燃烧在这个企业了。如果你中途出走,不好意思,专业知识太固化,太狭窄反而找不到很好的下家。
标准化的流程就这样大概率的剥夺了你锻炼决策的能力,所有的事情你都不能做主,所有的精力都被放在沟通上,这个对于个人的成长其实是很可怕的。
还有,在看了《从0到1》这本书之后,我也开始自我怀疑。其中讲道开创个人事业的过程中,“大批私募基金投资人员以及管理咨询人员没有开创新事业,他们只是持续不断的调整经营流程,提高旧业务的效率。毫不意外,这个领域吸引大量的高材生加入,而这分工作没有任何创新,你有时候觉得世界越来越好,但是这些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看完这一段我很受触动,如果只是做流程优化的工作和财务核算,经营分析的工作,那不是和大公司的流水线上的个人一样吗?而从1到N只是复制,创造不了新价值的,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圈子里,从没想着往外跳。
小企业有小企业的好处,大企业有大企业的弊端,如何取舍抉择真是件麻烦事。但乔布斯说,“工作将会占据你生命中大部分时间, 获得成就感的惟一途径就是做你自己认为是伟大的工作。”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如何在现在混乱中找到未来的工作方向,是我现在最大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