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个四岁孩子的妈妈,所以工作之外,还有带娃和一大堆的家务活等着我,而且我们有两套房子,每周还得去不怎么居住的新房子打扫一次卫生。忙碌成了生活的常态,可是我总觉得心里有一块儿地方是空的。
而这块儿空的地方,等待写作来填补。
01
我是个很感性并且对文字敏感的人,所以我一直坚信,终有一天我可以靠码字吃饭。但在别人眼里,没上过中文系,也没从事过一天文字工作的我是异想天开。
生孩子以前,我起草过一部小说,不过没写完。个别询问的语气中有些嘲讽的意味,但我不在乎,因为写作带给我的满足感别人无法理解。如今回头看那四万多的文字,有些干涩和粗劣,可我依然感谢当初那个敲击键盘的自己。
02
今年七月初得知简书这个写作软件后,我正式开始码字。
从注册的那天起,我不再依赖手机,也极少参加各种名义聚会了,看书开始记笔记、写评论,我把时间都高效的利用起来,做家务时也在听知识型的广播。
除工作之外,我脑子里时刻想着选题,看见小区里的孩子我想写育儿方法,碰到有人在菜市场吵架我想写如何控制情绪,去亲戚家我想将亲人艰辛的人生路叙述出来...
我在每一个包里放一个小本,记录突然出现在脑海里的标题和句子。
每天孩子睡着以后,我开始坐在电脑前面码字,很享受晚上静意流淌的时光,我在自己编织的世界里,感受文章里人物的悲喜。
03
过去的我喜热闹、怕独处,这可能和成长环境有关。我自小在姥姥家长大,那是一个有很多人的大家庭,每一个人都有极强的表达欲望,亲人之间谈论从来没有空白时段,几乎连几秒钟的间隙都不会有,往往是表哥还没说完,就被舅舅接过话茬,而舅舅说到一半,姨姨就急于反驳,似乎每一个人的嘴都比脑子要先一步。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身处浓烈的热闹氛围,长大后我从来不会和自己独处,空闲时间不是约朋友吃饭逛街,就是找闺蜜互诉衷肠,即便是等公交车这样的碎片化时间,我也得给我妈打个电话。
我老公也是一个爱玩儿的人,孩子出生之前,我们几乎天天下班后聚餐。有时候吃完晚饭去唱歌,唱完歌再去烧烤,等大家散的时候天都亮了。
而如今,我喜欢并且享受寂寞和孤单,除了带孩子玩儿和必须出门上班、办事儿之外,我都宅在家里。
04
因为我很少逛街、吃饭,也很少在朋友圈点赞留言,一些朋友开始疏远我,偶尔我在他们热闹谈论的群里说句话,也无人应答。在确定被有意远离后,我果断从群里退出,真正的朋友应该是相互理解的,如果因为疏于见面就生出嫌隙,以后甚少往来也没什么关系,因为本就了无牵挂。
在写出第一篇点击率还算不错的文章后,我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好多人纷纷转发,并且称赞是针砭时弊,说出了他们心声的好文。我告知他们那是我写的,有人夸我厉害,有人说这是要当作家的节奏,然后,除了闺蜜之外,即便是点击率过万的文章也不再出现在他们的朋友圈里。
05
集中阅读和码字让我有很大转变,我不再像过去一样,害怕被孤立,也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我、议论我。因为我没心思,也没时间考虑与写作无关的人和事,我想的更多的是标题如何更吸引眼球,人物怎样刻画才会更鲜明,戏剧冲突要怎样修改才能更丰富...
而且,我也不再关注有几个亲朋好友在简书里关注了我,有没有点赞,有没有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我更在乎的是,有没有人认真阅读我的文字,从留言判断我的文章有没有引起读者的共鸣。
同时我还意识到,写作可以研究自己。《中国式关系》中有这样一句话:人这辈子,其实是在跟自己相处。而文字能让我更好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06
我没受过专业指导,阅读量也不大,所以写作水平并不高,但我有码字的欲望,而且很强烈。我买了不少关于写作技巧方面的书,和一些评价不错的小说,利用有限的空闲时间学习。
写作与我而言注定是条孤寂的漫长的道路,但我愿意一个人负重前行,因为我喜欢沿途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