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disc是在2010年。但是在这之前,由于曾经老东家的关系知道在日本有个被日本人买下的美国版权性格特质诊断工具叫LIFO,但日本人更喜欢纯靠自己的自我认识和相信血型诊断(笑)的关系感觉在日本并不是那么的畅销。
回国后,第一次接触到disc的时候想法其实现在想想有点稚嫩。那就是,不就是LIFO的翻版吗。
之后的2012年,由于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后有些企业客户的需求让我又一次遇见了disc。从一开始找disc的授课老师,到后面自己结合旁听和百度文库的自学授课,这一切看似非常的合算+和谐。可能仅仅是因为disc是一个free版权的诊断工具吧。我可能也只把它当作是一个诊断工具而已吧。
但是,到了时隔7年后的2019年,和disc的缘分因为一位我觉得的是天才朋友的朋友圈又一次链接在了一起。自己公司的稳定让自己其实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学习东西了,可能就是呆在舒适圈不愿意出来的状态吧。但是这一次,可能是缘分的牵引,我花了10分钟的时间决定报了李海峰老师的F82disc双认证班。
无可厚非,拿证(D的目标导向)是当初最大的目的。其次可能就是物色好老师吧(笑)但是,这2天的收获让人真的终身难忘。
首先是热情的班班,团团和推推们。没有酬劳住宿还要资费,居然还能这么有能量。折服,不过分吧。给予支持,给予鼓励,还拼命发礼物。
接下来是3位重量级分享顾问。海峰老师的激情与魄力,任大厨老师的风趣诙谐,亮叔的剧场式授课,无一不让我记忆犹新。教一遍给你听,做一遍给你看,让你自己做做看,看你过的怎么样,逻辑清晰,表达形式丰富,真的是全程无尿点:)
再接着就是内容了。从结论上来说,就是我开始怀疑我之前学的一定是假disc。
以前只知道,disc是4种风格种类,过犹不及。根据判断的disc种类可以进行全队分工。但是听完课我觉得我完全错了。
1.disc是根据所处环境,榜样会变化。
2.每个人都有4种特质,只是发挥程度不同。是否发挥不能说是优缺点,那仅仅是特点而已。
3.在人际关系中,对方都期待以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沟通。所以我们学disc可以以对方喜好的方式来影响他。
4.岗位的前提是能力,4种特质的人任何岗位都能胜任,只是上手程度与速度不同,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团队成员的disc特质去调整我们的管理方式。
最后就是这个社群了。就想海峰老师说的,每位双证班学员都是这个社群的联合创始人。针对的很厉害。线上红包不断,分享不断,线下礼物不断,链接不断,热情不断,关心不断。
总而言之,通过双证班重识disc,通过双证班认识了更多的美好。美好的课程,美好的老师,美好的社群,美好的朋友,双证班加油,李海峰disc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