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认字的方法

上篇说到记忆英文单词,这篇说一说中文认字。

已购入的教材:

各种字卡,四五快读,学前快读600字,迪士尼我自己会读,直映认字书和字卡,熊猫认字app,日有所诵幼儿版本等。

曾走过的历程:

2岁是在墙上贴字卡,一天一个,还蛮有兴趣。那时候无意去教他认字,也就没有继续。

4岁初重启认字:疫情期间,每天在家歇着。把孩子摁在那干认,《四五快读》一本没看完,换《学前快读600字》看完了1本半,死活进行不下去了。

4岁半再想启动认中文字的时候,也试过从阅读中识字的理念,选了《迪士尼我自己会读》直接读句子。无奈,即使是看到可爱的迪士尼IP,孩子对认字的抗拒也是显而易见的。日有所诵因为难度不一,做教材不太合适。熊猫认字app被他当成游戏玩了,约一个月后,我在纸上写字,让他读一读,结果是一片混淆和混乱。如果我读出来,他还能猜猜是哪个字,这个效果着实感人呐。

前面的几波操作,全部宣告失败,认字的进程就这么搁置了。

暂时搁置是因为:我有个底层逻辑——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学什么都快,如果孩子表现出抵触,不要勉强,亲子关系比暂时学几个字更重要。

所以得找到适合自己家的方法。别人家用的方法再顺再好,那也是适合别人的,都不可能完全套用在自己家孩子身上。当然,我家无痛推进的方法,也绝不是人人都可以拿去就用的。育儿没有标准化模版,最终怎么走,得靠父母的觉知,不断修正。

我家孩子属于听力敏感型,几乎没有出现过认字敏感期,眼瞅着马上快5岁了,认字脱盲的日程不得不再次提上来。

面对不算耐鸡的娃,只有老母亲想破头去改进方法了。


首先是心理建设

我和孩子约定好每天认识3个中文字。(如此坚持一年,也有1000+的量了)

这个约定是建立一个基础上的:之前孩子英文单词积累了1000+后,我们戏精般地表扬他,让他的内心产生了荣誉感和一种蓬勃向上的动力。我们顺势告诉他中国人必须要认中文字,他想想也对,自己也想要好。

后面就是着手实施

大原则:重复重复再重复+有趣。

具体方法:考虑儿童兴趣,专注力,结合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最终选择“四五快读+直印认字小程序+Anki”这套组合拳。

1、第一天晚上认三个字(实际数量也会超过3个,因为之前也学过学前快读),孩子不排斥的话,也可以多认几个。带着他指认一遍,然后打开用直映认字小程序,给他看视频,加深对字的印象。这个过程总时长不会超过10分钟。第一个记忆周期:5分钟

2、第二天早上起来再抽一分钟看一下昨晚看过的几个新字。结合之前认识的老字,可以组词,造句。有时候句子要搞笑,让他印象更加深刻。不要求他读,只要他看着就行。第二个记忆周期:12小时

3、第二天白天,老母亲把新字录入anki,加上旧字组成词组,还可以造一个贴近他生活的搞笑的句子,配上发音。晚上认新字之前,打开anki先复习昨晚认的字。第三个记忆周期:1天。一般来说,孩子看到这几个字也不会脱口而出,那么可以在anki上点击“不太熟悉”,这样1天之后就出来了。第四个记忆周期:2天。两天之后anki再次跳出这个字,看孩子情况,点间隔2天再次出现。第五个记忆周期:4天。那么上面的记忆间隔也基本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4、anki会根据当时选择的熟悉程度,在规定的时间跳出来加深记忆。此时,你只要做到每天给孩子打开anki,复习旧词的事情就可以解放了。

要知道,老母亲曾经用手工的方式找字卡复习,我的天哪,在几堆卡片里找那么几个字,我干了一次就放弃了,费事费力费眼。我还买过一个收藏字卡的插片本,按照首字母从a到z,分类插进去,实际用起来也是非常不方便,找出来,用完再放回去,不如自己提起笔来就写得了。

5、每天妈妈要做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带着认新字,二是录入anki。

6、当然,亲子阅读时,看见认识的字要记得指出来,再次加深印象。毕竟认字是为了阅读,认字是基础,阅读才是最终目的。

7、作为补充,一课结束可以做些认字游戏,比如钓鱼啦,摘苹果,喂驴子,点菜啦!一本书结束,可以做“我有*,谁有*”的游戏。孩子特别喜欢。

每天慢慢积累,孩子不抵触这种认字方式,就是老母亲最大的欣慰。

实现操作:

1、电脑版安装anki。https://ankiweb.net/官网可以下载。

2、装入需要的插件。一个是chinese support redux v0.12.0(代码1128979221),负责生成拼音,另一个是AwesomeTTS(代码1436550454),负责生成发音。

上图代码分别换成1128979221和1436550454

插件安装完毕后,需重启anki。

3、录入生字。下图是逐个添加,也有批量导入的方法,自行搜索学习。记得录完后同步到服务器,即上传到ankiweb。

中文汉字输入后,自动抓取拼音,生成单字和组词朗读发音。

4、每日打卡。用其他设备打卡时,也记得先同步,将服务器上的最新内容下载到当前的设备,然后开始打卡。

关于定制:

Anki的可定制化程度特别高。

可以添加你需要的“字段”和“卡片”格式。

有个细节需要关注:下图中“汉字”的下划线需要打开,否则不跳拼音,小喇叭是用来发音的,比如说在“词组”中字段中,我用这个生字造了词或句,就可以用小喇叭来拟合发音,其实也是实现了字的运用,让孩子知道识字并不只是识字。

看一下我设置的“字段”,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删除、添加,美化字体,设置大小。

再来看“卡片”的代码。同样,也都可以自定义。

正面的代码如下:

{{Deck}} {{#Tags}} -- {{/Tags}}{{Tags}}

<div

style='font-family: 楷体; font-size:40px;'>{{Hanzi}}

正面卡片

反面的代码如下:

{{Deck}} {{#Tags}} -- {{/Tags}}{{Tags}}

<div

style='font-family: 黑体; font-size:30px;'>{{Pinyin}}

<div

style='font-family: 楷体; font-size:40px;'>{{Hanzi}}

<div

style='font-family: 楷体; font-size:30px;'>{{Sound}}

<div

style='font-family: 楷体;font-size:40px;'>{{Phrase}}

<div

style='font-family: 楷体; font-size:30px;'>{{Sound2}}

<!--

{{Sound}}-->

反面卡片

跟上篇中说的记英文单词一样,用anki记忆最直观的好处是:不用自己设置复习时间,方便省事。另外一个是:娃有多少词汇,翻翻自己的anki就一目了然。

anki还有很多插件,功能非常强大,需要慢慢摸索。

目前的两个插件,对低龄儿童认中文字来说,已经足够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