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想说说保险的事情,但即便是身边的人,一听到保险这两个字,抵触情绪就非常大。
今天,我又在朋友圈看见有人发轻松筹的链接了,小孩子得了白血病筹款20万,目前只筹得3万多。我不知道轻松筹、水滴筹能在短时间内筹到目标款项的比例有多少。
如果有商业保险,病治不治得好不敢保证,至少经济上会好很多。因为家里人得大病,一病返贫,或者是负债累累的身边案例并不是少数。
01
由于国内早期保险行业的乱象,让人普遍有一种保险就是骗子感觉。我们抛开偏见来看看,保险到底是什么?
最早的保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地中海一带有广泛的海上贸易,但是海上风险未卜;在危机时刻,船舶为了避免遭倾覆,会抛弃部分货物以减轻载重量,由众人来分担海上不测事故所致的损失。
分摊损失,互助共济,这是最早的海上保险。
后来海上保险衍生到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其实原理都是一样,为了转移风险,弥补损失。
大家对车险普遍能接受,因为都知道车在路上开,有可能发生事故,有潜在的风险,买保险防备可能的车辆损失。
如果财产有发生损失的风险,那么人呢,是不是一样有生病和发生意外的风险。有人会说我没那么倒霉,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也许不会发生,也许会,谁都不能保证,我们能做的是在风险发生前,转移风险,把损失降到最低。
我觉得配置保险,这至少是一种主动防御的姿态,而不是靠意志力祈祷意外、病痛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02
其实,社保也是保险的一种。相比商业保险,社保是政府强制的社会保障。它的特点是保障人群广,但是保障额度低,保障的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它保障你活着,但不保证你活得好不好。
我们并不是一个高福利国家,政府鼓励保险事业,就是希望通过个人来完善自己的保障。
有一个朋友的妈妈,最近因为癌症去世了。据他说,看病花的钱把他们两口子这几年攒的钱全花没了,还欠了不少外债。
北京的医保范围和报销比例已经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了,作为北京医保的对象,他妈妈依然花费不菲。
进口药是需要自费的,大夫建议用进口药的时候,有几个人能说,我不用进口药,我就用社保能报销的药。还有部分手术费、器官移植的费用,也不在社保报销范围内。
去年,有部特别火的片子《我不是药神》,讲的是十多年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还没纳入社保,巨额的药费花销,逼得人铤而走险去印度买走私药的故事。
现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已经被纳入医保范围,但是还有很多其它的病,依然不是。
我们当然希望,医疗保险体系会越来越完善。可是,在此之前,万一得了重病,怎么办?
03
保险是家庭资产配置的一种方式。如果你去报名学习理财课,和股票、基金一样,保险肯定是单独的一节课要被拿出来讲的。
即使你说家有100万现金可以用来治病,如果利用杠杆,花几千或者几万来保障100万的额度。然后用剩下的90多万去投资或者理财,不是更好吗,更何况普通人家里是拿不出这100万的。
保险的意义在于保障,虽然市面上理财类、分红类的保险很受欢迎,但实际上人们最需要的应该是重疾、意外、医疗这些保险,把这些保险优先配置完,再去考虑分红类保险。
有人其实对保险产品是有需求的,可是苦于不了解,又不想被保险销售人员骚扰。其实,支付宝上微信上都开始有了保险产品,在支付宝上买意外险和医疗险还是很方便的,不仅可以给自己买,还可以给直系亲属买。
或者,在荔枝、千聊、唯库等知识付费平台上,找关于保险配置的学习课。自己有个基本概念,就不会被保险销售人员忽悠了。
万能险是根本不存在的,每种保险保障的都是约定的内容。不在约定内的,当然不会理赔。保险其实是一份合同,严格遵循着商业规则。
不用担心保险公司会倒闭,国内的保险公司是不允许倒闭的,如果经营不善,会由符合资质的保险公司接手。和之前公司签的合同,依然有效,条款内容也是不允许改变的。
我觉得轻松筹的那些得病的家庭非常可怜,本来就急需用钱还要把生病的事情放到网上来“贩卖”。讲真的,我自尊心接受不了,如果可以花些钱转移风险,把财务、人情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为什么不呢?
为人父母的,愿意给孩子买保险的比例还是高的,但其实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者,大人的保险应该优先于孩子的。
孩子生病了,做父母的还能去筹钱、借款治病。万一是大人病了,没有了经济来源,还要不断地花费,能指望谁呢?
也许有人说,我可以卖房治病,可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你能保证房产能迅速变现吗?如果是家里的唯一住房,卖了房家里人住哪去呢?
真的希望大家不要被偏见蒙蔽,不要因为之前死缠烂打的保险销售,就否定保险的价值。自己花点时间去学习了解一下,也许你会所改观。也希望天下少一些被病痛困扰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