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去电影院看了《后来的我们》,平心而论,我觉得这部电影拍的真的很一般,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
本来是带着一颗伤感文青的心去看的,却愣是被一些傻乎乎的情节逗笑了,直到看到最后也没挤出一滴眼泪。
是能够看出导演是有点极力煽情的,黑白与彩色世界的交替,大雪纷飞的夜晚,还有好多其他渲染情节的设定。可是不管哪种,我都觉得差了那么一点,就像是一支即将要戳破你心房的箭,却毫无缘由地在那个时刻,从空中垂直坠落,颇有点不知所以然,“戛然而止”的感觉。
那句“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可能是从电影预告出来后,就被听烂了的原因,昨晚在电影院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内心一点感触也没有。
可是,在小晓说出那句:“i miss you,我是说我错过你了”的时候,我为了这场电影积蓄的好几天的情绪还是喷涌而出了。
也许,就像别人所说的,在爱情里最大的过错就是错过吧。
之前的《前任3》也好,现在的《后来的我们》也罢,电影里的情节不过是带我们重温了曾经的美好,哪怕仿佛是昨日再现,你也只能一一细数,回不去了就是回不去了。
02
当然了,我并没有抱着一个前任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今天,我想把这篇推送送给一个朋友A。
A是我去年夏天学吉他时认识的一个朋友,97年女生,身材高挑,面容姣好,每天去上课时都化着精致的妆,身边不乏追求者。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女生,在和前男友分手后,到现在还是单身状态。
我也曾建议过A,你看,你身边追求你的又优秀的人那么多,为什么不再尝试去交往一个看看呢?
那时候A带着哽咽语气的回答,让我至今回想起来仍有些揪心。
她说,你可能不知道放下一个人到底有多难?
03
坦白讲,我是不知道的。
原来上中学时,学校禁止谈恋爱,再加上学业紧张,我对爱情仅有的印象不过是见识过诸如王小波等人的情话,看过几部小清新电影,比如《同桌的你》、《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当时大概是心智尚未成熟,又或许爱情离自己还比较遥远,我所理解的爱情大多和那些青涩又美好的桥段有关。
在那个懵懂的年纪里,我天真地以为爱情电影里那些烂大街的桥段,就是现实生活的上演,并且还把它们看做自己人生爱情的航标。
后来上了大学,当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故事如电影般放映,周围的情侣分分合合,我再去仔细回想年少时看过的那些电影,好像每一场爱情里都有着那种被称作“错过”的东西。
没有去嘲笑自己曾经自我认知的爱情观,反倒庆幸这是一种成长。
年少的我们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年少时的我们又是无知的、懵懂的,能够简简单单地把属于两个人的小美好当做爱情的全部,也能因为一次意气用事就分道扬镳。
都说“错过”能隔年,曾经说好的我们要好好相爱,现在想想就心酸。
04
说到这,放下一个人到底有多难?
有很多文章起着这样的标题:教你放下一个人的××条建议。点进去,却只有几个映眼的4号字,“你点进来,就说明你忘不了ta”。类似的恶搞幽默诙谐,却真的很真实。
我不知道奶茶的那首《后来》唱哭了多少人,可是我知道真正放下一个人是很难的,甚至有点不太可能,毕竟错过ta以后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一缕的牵连,能够勾起你的回忆。
可人的成长之处就在于要学会为自己的曾经买单。
4.28那天晚上,A看完电影,发了条信息给我:我今天去看了《后来的我们》,我有好多话想说,我想和他说一句‘好久不见'。”
时至今日,A终究是没能忘掉他。
而那个问题也好像始终没有一个答案。
哪怕我现在上了大学,哪怕我走过很多路,哪怕经历了多场恋爱,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能够让你真正忘掉一个人。
我在想我是不是要真诚地端碗鸡汤给你,“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道理我们都懂,可是我们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就像林爸说的,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最好,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所以啊,那些鸡汤真的只能算是一种安慰,并不是什么解药。
我该怎么告诉你呢?
你可以偷偷想念,可以偷偷回头看,偶尔情绪化,在去过另一种生活的同时,学着适当地消费曾经的情怀。回忆并没有什么不好,一杯回忆下肚,或许更能知道如今生活的甘美与否,进而去更加好好地生活。
但愿所有的missed都不是一场徒劳。
我所说的一切,与电影无关,也希望你不会是电影里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