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发了一篇文章《学会写作,让你的人生开挂》引起不少小伙伴的共鸣,到现在为止,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已经认同写作是一件大有益处的事。
而除了写作以外,我记得自己去年放弃从业加入美团的时候,一个前辈跟我说,进入大公司后,大多数人少有演讲的机会,特别是在大企业里呆了多年的人,基本已失去了演讲能力,忠告我千万不要荒废自己的这项技能。
在创业圈,基本上所有的创始人&联合创始人,都能上台BB 几个小时,不管是对用户、对客户或是多投资人,参加一次次的路演,参加一次次的活动都是多个人讲演能力的一种锻炼,而在大企业里演讲能力却往往变成稀缺,毕竟除了领导外,其他人很多把演讲能力视为鸡肋。
可当下,我们却发现,生活中很多事往往做的好不如说的好,如果又能做又能说,那么成长速度,远超常人。
今晚我复盘了下戚泽明老师在潜能挖掘营的分享,其强调用故事思维来设计一场演讲,让我对演讲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演讲的四大误区
关于演讲,很多人有着错误的理解,比如有朋友说自己很内向,所以无法进行演讲,一上台就紧张,其实演讲与性格无关。著名的相声演员郭德纲其实就是个内向性格的人,而美国前总统奥班马在读书的时候,也被同学称其非常的内向。
我之前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谈到,我读初中的时候,其实都很内向,所谓的校园霸凌,我就是特惨的被欺负的那个人。直到后来高中强迫自己改变,去竞选班长;大学加入学生会、辩论队,开始创业,才慢慢的好点。
除了性格以外,很多朋友因为担心自己的口才,所以并不敢去演讲,但其实在我看来,演讲与口才也无关。我们可以看下口才最好的人有哪些,如主持人、老师都是我们一般认为口才很好的人,但其实当他们去做演讲时,很多时候却讲的并不好。
关于PPT,我们现在做分享的时候,会越来越看重,但其实演讲与PPT无关。我个人之前在学校做分享的时候,就特别不喜欢用PPT,有时校方再三要求使用的时候才会用。而我们也看到,TED上90%的热门演讲,其实都是没有用任何演示工具的。
在以上三点之外,还有很多人特别关注演讲的技巧,就跟写作一样,一心想找到写作的诀窍,然而演讲与技巧无关。借用我们熟悉的锦上添花一词,技巧只是花,而本质才是锦,演讲的核心如果有问题,其他一切技巧,不过给人花哨之感而已。
演讲与性格无关,与口才无关,与PPT无关,与技巧无关,那么核心是什么?亚里士多德有句话点明了出来演讲的核心,“一个饱含情感的人可以让听众跟他一起感动,哪怕他说的内容什么都没有”。真实的情感正是演讲的核心。
演讲注意故事的运用
一场演讲,听众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绝对不是最后,而正是开场的时候,如果用一个故事进行开场,往往能够让观众记住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回顾自己听的很多演讲,其实对演讲者讲的内容大多已遗忘,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将一个个独立的音符,按照人类大脑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顺序串连起来,我们称其为音乐。将一系列的信息,按照人类大脑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顺序串连起来,我们称其为故事。一个故事比干巴巴的理论,更容易让听众去接受。
我昨天在喜马拉雅上订阅了陈志武老师的专栏,他主要讲的是金融,而一般人理解金融都是有钱人玩的东西,跟我们一般人无关,然而其实金融的出现,极大程度的帮助了普通人。这时陈老师举出了好几个故事,比如我们当下的贷款,让年轻人能够有机会买的起房,试想没有金融,那买房只是有钱人的特权,所以金融在助力富人的同时,其实更大程度上帮助了穷人。
除了在演讲中运用故事,引起听众兴趣,让听众易于理解外,故事思维对演讲也有很多的帮助。我们分析故事,可以发现大多都是以理性结构为基础,以感性要素做呈现,这正是人类大脑愿意接受的方式。
所谓的干货
最后聊聊演讲技巧和提升干货,做好一场演讲,我们需要注重事前的准备工作,这里借用下戚泽明老师微课分享中的演讲清单。
另外,很多时候我们听一些演讲,看一些文章的时候,都会去追寻所谓的干货,但我总结了无数的干货,发现背后的逻辑相同,那就是提出干货者自己的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关于提升演讲能力的干货,按照戚老师的分享,需要练好两个功。一个是内功,着眼于生活,增加自己的阅历和知识,这样当我们在演讲中想要举一个例子时,往往能够信手拈来。另一个则是外功,注重自己的表达方式,而核心是围绕两点,流畅和情感。
以上两点想要提升,方法都一样,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
作者孙凌,资深校园市场专家,青年成长导师,关注创新与创业,每日分享所思所想,微信公众号:创业者孙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