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一位许久没有联系的小同事给我打电话,聊起她近几年做班主任的经历。这位小同事大学是学音乐的,5年前在我的鼓励下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做起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从她的抱怨声中,我感受到了她的不易。5年过去了,刚做班主任时的满腔热血没有了,对这份职业的热情也慢慢消退,现在的心态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听了她的哭诉,我感觉自己罪孽深重,把她带上了一条不归路。我对她的境遇完全理解,想想自己刚当上班主任的那几年不知背地里哭了多少次,也是从眼泪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最后却只感动了自己”这种无奈感和无力感让我们一直在纠结中度过,不知为何而累而烦。班主任事儿多,事儿杂,事儿烦,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这是所有当班主任的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可是审视一下我们的思考方式与工作状态,想想还是不得法就入不了门,所以班主任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术”的方式,更是一种“道”的探索,我建议她让自己静下来,像魏书生老师一样做一个“松、静、匀、乐”的班主任,“不攀不比,超越自己”,多读一读关于班主任成长方面的书籍,所有的问题都能从书中得到解决。
名班主任田丽霞说“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事要一件件做,日子要一天天过。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看起来千头万绪,说起来林林总总,做起来没完没了。如果认真梳理一下,按照轻重缓急分分类、排排队、按部就班地去做,你会发现班级管理这点事既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也没有传说中那么难,更没有人们夸张渲染的那么烦。”日日行不怕千里远,天天做不怕千万难,班级管理其实就是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记得前段时间刘浩然主任在四年级的年级会议上的发言让我特别有感触:面对繁杂的工作,我们要做好梳理,哪些事是近几天必须要完成的,哪些是可以缓一缓完成的,哪些事情是我们的工作中的基本工作,哪些是可以加分的亮点工作,面对紧急的,重要的基础工作,我们要先做好了,再去想那些可以加分的两点工作。这样做好了梳理,我们才不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工作才会有条不紊的进行。”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当我们把它梳理成一个时间轴,这样真的是按部就班,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凡事亲力亲为,无论大事小事一把抓,觉得这样才放心,然而事实自己感觉异常疲惫,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班级活动难组织,班级环境脏乱差无人问津,学生的各项能力薄弱......看来做一个“勤快”的班主任似乎并不奏效。魏书生老师的班级日常管理“人性化、民主化、自动化”,真正实现了班级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都在做,做了还想做。“炉长”、“鱼长”、“花长”、“桌罩长”......“懒”老师培养出“勤”学生,没娘的孩子早当家,有人管卫生,有人管做操,有人管字词默写...... 干部能做的事老师不做,普通学生能做的事干部不做,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接受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学会做一个“懒”班主任,懂得放手,把班级真正还给学生,在班级中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引领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伙人,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我们站在同一平台上实施对孩子的教育,有会一起开,有事一起担,活动同参与,欢乐共分享。当家长和我们站在同一阵地,一起面对班级问题,解决事务,策划班级活动.....家长和我们形成合力的时候,家校共同体就慢慢构建起来,目标统一,教育方法上互补,时空上紧密连接。在自由和谐的生长环境,孩子们一定会快乐地享受着成长。
生长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更是班主任的事情。只有班主任站得高,才能看见学生的高度。如果我们把班级的各种事件作为研究的现场,把每一次与学生的互动作为思考的对象,通过学生的故事,探索学生的心理,明确自己工作中的得失。教育不是一路畅通,而它时时会充满着失误。碰上失误,我们以坦然之心去对待,把教育失误转化成教育财富,这样就会越来越成熟。同时,我们可以借助读书来丰满专业羽翼,向名师学习,不断地引进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新鲜的血液,慢慢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时刻保持松 、静、匀、乐的心态,不攀不比,超越自己。用爱心暖童心,用真心换欢心,努力做孩子成长中的北极星,我们一起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