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收拾屋子准备启程南归,翻出一篇初中写的读后感,忽略那时候的狗刨字,无法想象那时的中二少女也能写悲伤。读着读着心境就交融了,时间的界限也模糊了,像是在岁月上糊了一层纱纸,透过此刻的纹理又见彼时的墨迹:
《寒风吹彻》读后感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
放下书,一股彻骨的寒意顺着血液蔓延,然而这一瞬间后,又有一种释然。
每个生命都有逃不掉的冬天,同肉体的痛苦一样,精神的痛苦也是无法分担的。
在生命的盛夏,我们不会想到冬天所需要面对的一切,但冬天的寒冷却必然会如期而至。面对人生旅途的种种磨难,面对生老病死的脆弱和无奈,面对命运的无情与人世的冷漠……在苦难面前,我们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而后整个人生。”
这是寒冷真实的可怕,当它不再满足于毁灭一具肉体,那么他将带来的是绝望的悲凉、心死的波澜不惊。不是在某个冬天突然死去,而是在一年一年的春天的渴望和恐惧中折磨至死——最残忍的凌迟。
对于苦难中的人,别人的关爱只能转移对痛苦的注意力,却改变不了痛苦的实质。初次面对寒冬,我们抱着炉火,以为可以温暖自己,只有真正经历过巨大寒冷的人才会明白:能给我们温暖的只有自己。
当寒冷到达心底,当生命和冷峻与现实的残酷让一个人无力抵抗,他对别人的苦难就更加无力了。他的冷漠与无情是寒风一手造成的。父亲的责备、妈妈对姑妈的冷漠……寒风让他们懂得”我们谁也帮不了谁“,更让他们没有余力去顾及他人的寒冷。
当寒风来袭,人们纷纷关上心中的大门,想阻隔寒冷,却也阻隔了温暖。
寒冷很可怕,但比寒冷与贫穷更可怕的是自私、孤独与冷漠。
周国平说:”任何智慧都不能使我免于痛苦,我只愿有一种智慧,足以使我不毁于痛苦。“
当生命的寒冬来临,只有直面苦难,温暖自己。
后记:有几篇作品,只是名字就教我惊为天人、而后百嚼不厌,一个是朱纯深译的《自深深处》,另一个,是刘亮程的《寒风吹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