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黄昏,在秦淮河畔桃叶渡偶然中寻得江南“萧”氏家族千年前的故居,在金陵犹存,惊喜万分,感慨之余特留笔祭之……
话说祖先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萧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
南齐时,萧衍历任东阁祭酒、黄门侍郎、雍州刺史等职,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永元二年(500年),萧衍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萧衍接受萧宝融的“禅位”,建立南朝梁。
从南京江宁路往中华门瓮城走的边营一带就是小巷“老虎头”,从“周处读书台”拾阶而上,在高处能看到一座带有寺庙风格的大殿房顶,这就是古光宅寺。寺院坐落在一片城南的老式民居中央,两人宽的小巷深处,只有一扇普通的红门,与一般人家并无差别。
光宅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年),即是梁武帝萧衍的故宅。萧衍当皇帝后,即将同夏里三桥篱门侧居舍为寺庙,取名光宅寺。当时庙宇宏伟,萧衍曾将僧祜所造高达一丈八尺的无量寿佛佛像供奉于此。且诏镌金像花跌,命周兴嗣、陆倭等著名文人各制寺碑。光宅寺内有井,又称“郗氏窟”。相传梁武帝皇后郗氏生性妒忌,残害后宫,后因亵渎圣僧宝志大师,遭到梁武帝的当众训斥,羞愤难忍而投井自尽,化为蟒蛇,托梦给武帝。梁武帝为郗氏之死十分追悔悼念,寝食不安,遂册封鄱氏为龙天女。光宅寺之所在地,至今民间仍呼为“蟒蛇仓”或”回龙里”。
如今的光宅寺每月初一和十五才会开门迎客。平日里寺院显得异常清幽。附近居民说,现存的光宅寺一共三进,进门是一个仅能站几个人的小前堂,一旁的墙上嵌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光宅寺”的字样。再往里走是一个露天的院子,香火炉就在这里,倚靠着一边周处读书台的山体,也有一个香火池,阵阵青烟从这里盘旋上升。通过门窗间隙向里望去可以看见寺内主要供奉的石观音像……
光宅寺
宋 · 王安石
翛然光宅淮之阴,扶舆独来止中林。
千秋锺梵已变响,十亩桑竹空成阴。
昔人倨堂有妙理,高座翳绕天花深。
红葵紫苋复满眼,往事无迹难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