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里开始了解一个城市的民生呢?在房地产红火的时候,曹同志喜欢研究房产中介公司挂在门外的房源信息,根据不同区域的房子不同的价格,再查一查这个城市的人均收入,得出这个城市的房价是高还是低?哪个区域是老城区?哪个区域是有钱人住的?哪个学校是重点?
而我则喜欢逛菜市场。最好是那种露天集市,当地菜农果农拎着篮子、挑着担子、推着车子扎堆的地方。但是这种菜市场越来越少了,现在有的都是农贸市场,在大型商超里面的那种。当然,本地人买菜肯定有另外的地方,比如某个巷子里或者某个大型小区的外面,在城管上班之前下班之后短暂出现,就跟我们城市一样。遇到那种菜市场要靠运气,导航是搜不到的。有回我在成都就遇上了,刚好是核桃收获的季节,我在那里买了几斤鲜核桃,那还是我第一次吃鲜核桃。
我们俩一早就收拾好了,年轻时时间不够用、觉不够睡,现在,有了大把时间,却睡不着了。七点没到就出了门,巴望着能偶遇路边市场,买水果吃早饭…
可能我们住的地方不对(中央大街附近),不仅没遇到路边市场,连拎着菜的当地人也没看到一个,倒是遇到了意料之外的一个地方:欧罗巴宾馆
欧罗巴宾馆建于1934年,1937年萧红曾经在这里住过。
我仿佛穿过时光的隧道,看到了萧红朦胧的身影,默默地向她表达了我的爱意和敬意。
导航带我们来到的这个农贸市场,更像是面对游客的,大部分摊位都在卖红肠,哈尔滨肉联厂在我小时候就如雷贯耳,我对俄罗斯餐饮的刻板印象也来自那里:大列巴、红肠和罗宋汤。
除了大大小小的红肠,还有很大的烤猪手…总之,一眼看上去:都是肉。我吓坏了,拍给CJL看,她倒是很喜欢。
我买了点酸奶制品当零食,又买了无花果和圣女果,无花果倒是便宜,15一斤。当我付了款再打算买点圣女果时,真正的摊主回来了,难怪我觉得之前的男摊主态度不热情的呢,原来是隔壁摊位的。水果没有标价签,女摊主报价25一斤,我顿了一下,还是买了一些。出来旅行,就要抱着挨宰的自觉性。曹同志却不大乐意,打那开始,他每天都要去逛大型超市买水果零食。那是后话。
尽管被那么多的肉肉吓坏了,还是要买两根红肠尝尝,当时没吃。早餐吃的是豆腐脑+烧饼。
在这里吃早餐的人特别多,本地人外地人都有,三个中年女性在打理,语言热情、动作麻利,吃到一半才知道这是家网红店,此刻正在直播。味道确实不错,价格也便宜,曹同志吃的是9块钱一套的,我吃的是6块钱一套的。(豆腐脑有肉无肉的区别)
吃饱喝足,时间也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参观博物馆,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再也没有比博物馆更好的地方了。
黑龙江省博物馆的外观可能比内里更加好看。始建于1906年,是原莫斯科商场的旧址。我最想看的就是哈尔滨的老房子。在一个展厅里,我看到了最有代表性的房子的模型以及现址,我记下它们,打算一一寻访。
从博物馆出来,尚有时间,曹同志决定去完圣索菲亚教堂后再回酒店午休。
最吸引我的,反而是广场上一排民间画家。画肖像,黑白的50元,彩色的70元。有种身在法国的错觉。我也想来上一幅,但一来要到曹同志的午休时间了,二来也没看到女画手,遂打消了念头。
这就是和其他人一起旅行的坏处-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