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去北京参加赵昂老师主讲的【洞见生涯-游戏引导师课程】。
赵昂老师,绝对是生涯咨询界标杆式的人物。他用3000多个收费案例获得的洞见思考,和他本人对专业领域的深耕精神,特别是他主动进入貌似不太能赚钱,至少变现慢的青少年生涯领域,让我特别敬佩。
其实,只要够专业,在某个领域处于头部位置,变现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前提是如何成为头部。
正式上课前,他给我们这些学员开了三天预习课,第二天课的主题是【职业快速发展的秘密】。
根据课程内容,对照自己的职场经历,做如下思考和分析。
一.职业快速发展不等于升职加薪,而是自己迅速增值,被他人,被市场认可。价值稳定,不依赖外部因素。
思考:这个点让我想起来该在大池里当小鱼还是小池里当大鱼的选择。
以自己为例,在一个三流高中任教,学生基础都比较差,自己本身的教学能力会逐渐被学生拉低么?这是我周边很多同事的苦恼。
他们在抱怨学生不好。说比如有一中,二中的学生就会怎么怎么样。
可是我个人认为,只是把老师作为传授知识的媒介,就太低估了教师的作用。
为什么在其他行业都大量被AI所取代,唯有教育行业在线教育,人工智能一直都不能取代教师?
因为教育是一项人和人的工作。人的温度,面对面交流,及时反馈,表情,情绪,这些教育中不可或缺因素,人工智能根本无法取代。
人工智能用的是大数据的算法,而人和人之间的链接不是算出来的。
所以教师不可被替代的价值,不是传递知识,现在网络如此发达,比自己知识体系都深厚的名师们多的是,而是-沟通表达能力,组织课堂的能力,包括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我自己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我从普通的学科老师,转行进心理生涯领域,做咨询,讲座,开课程,包括去做节目,写公号文章,都要比其他行业进来的快很多倍。
因为我有近15年的一线经验。就是再差的一线老师,都会有面对很多人说话,不怯场的基本素质,这个关,很多人都过不了。
所以回到开始的问题,应该在大池里当小鱼还是在小池里当大鱼,完全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要求。
你想发展自己无论在什么组织都不能被替代作用的能力,还是进入某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只是为了享受其红利,而且绝对不能脱离这个组织,因为脱离后一无是处。
记得以前一个朋友给我举了个例子,一个重点高中的校长,每天被N多人吹捧,各种资源都会找他,他脑子里形成了-他很牛逼的假象。
结果他头脑一发热,辞职出来创业开教育培训机构,却突然发现以前那些追着他跑的人都消失了,甚至变了嘴脸。后来他才意识到除了他位置上带来的资源,他本人没有任何价值和竞争力。
所以,我会选择一个可以让我充分发挥价值的平台,并且利用这个平台不断修炼自己本身的价值,让自己不可替代。
二.职业的三个发展阶段:职业适应期,职业发展期,职业成就期。
根据对这三个阶段的描述和解释,我觉得我正处在职业适应期到职业职业发展期的过渡阶段。
比较遗憾的是职业适应期该培养的职业素养,在踩了很多坑,和碰了很多壁以后,自己慢慢习得了。这个过程很漫长。比如顺畅和上司沟通,比如结果导向的工作方式,这些素养的习得会让我后来慢慢工作顺利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思考:现在作为生涯规划师的我们,尤其在学校一线做生涯教育的我们,难道让孩子们也是在踩坑中习得么,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让他们成本较低的通过职业适应期。
三.获得的关于基础教育的一些思考
1.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家长特别焦虑,老师特别辛苦,孩子特别悠闲,这是普遍现象。
从来没有哪个时期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此重视,只要家长重视,老师就得重视,各种资本就看到了商机,可是忘记问问,对孩子未来如此的焦虑是怎么来的呢?
还记得被各个大V号鼓吹的阶层固化,上升通道快关闭了么?
2.如果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家长们能够获得正确的生涯发展概念,是不是会对孩子的焦虑感减少很多。能开始用正常的心态,把孩子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相处呢。
3.可惜的是目前对孩子焦虑的家长们,尤其是70后80后们,还没经历到职业发展期,更别说职业成就期了。就好像一直发育不良,在适应期停滞不前,甚至拒绝往前走。
4.最要命的是,因为自己只有职业适应期的经验和认知,对于孩子的生涯发展,就只能停留在工作高薪稳定,即为成功,而且在自己有限的认知里,好大学=好工作,这个认知根深蒂固的固化在脑子了,结果孩子倒霉了。
写到这里,我对有些困惑不自觉就解开了。
到此刻,我对于用生涯观点看待孩子教育,有了另外角度的思考。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