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臭豆腐似乎是各个地方的特产,无论在广东、厦门、安徽、绍兴、上海、湖北,都能发现:“XX特产”这样的字眼,一开始看似一样,但是尝起来,感觉又不样。这样一款通俗的小吃,到了不同的地方,融入了不一样的味道,正所谓的形似神不似,这样的家喻户晓的小吃,真的是历史悠久啊。
本人生长在广东,至今没有听说过臭豆腐是广东特产这一说法。但是在林林总总的小吃街,路边摊中,我们很容易便找到他们的身影,还没看到摊位就已经闻到那股油炸香味了。
广东中出现的臭豆腐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用普通豆腐炸的,鼓得四方形鼓鼓的,自己浇上几勺辣椒,这也算是一个品种了;也有制作地较为小块且扁状形的,口感比前者更胜一筹;也有黑乎乎一块长方体的,外皮硬内在软;也有一大片长长的豆腐,毫无膨胀可言,却别有一番风味....可谓,就只在广东这个原始地就已经出品如此多品种的臭豆腐了。
广东人人都不太能吃辣,广式辣椒一点也不辣,甚至有点甜味,与臭豆腐搭配在一起也算是一种广东特色。奇怪的是,在广东见过那么多的臭豆腐,没几家的豆腐是臭的,除了口感上的不同,味道都差不多。那时我想,哦,可能因为我吃的不是正宗的!
这几年倒是吃过各个地方的特产——臭豆腐,有厦门的、有上海的、有湖北的、有安徽的、有绍兴的,臭豆腐五花八门,没有说正宗不正宗,就看哪些对你的胃口库罢了!
那么,哪里的比较好吃呢?
大三去安徽黟县采风的时候,老早就听说那里有种特产,叫毛豆腐。当时正值梅雨天气,连续一个星期都下着又薄又绵的小雨,走到哪里,都能闻到一种潮湿的味道,大概在徽州这样的地方,就得配备这样的天气。在那样的天气,听闻到这样的一款食物,呀,长毛的豆腐?大家似乎都有几分嫌弃。然而待我们到了西递,随处都可以看到毛豆腐的招牌,随处都能听到有人在叫卖:“来尝尝舌尖上的中国的毛豆腐呗”。有了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头衔,毛豆腐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大家也都有点踊跃一试的决心。
我们通过走访了一些当地的居民,终于寻觅到那家真正的在舌尖上的中国出境的毛豆腐。我们看到放在一旁的毛豆腐,一块一块的毛豆腐整齐地放着,豆腐表皮以及周边密密麻麻地长着一些白丝,这与其他的臭豆腐有很大的差异。说实话,毛豆腐上面的包毛像小伙子的寸头那样,毛发一根一根竖着,看起来非常可爱,听说,这些白毛其实是菌丝来的,看着老板拿起几块毛茸茸的豆腐放在铁板上,油滋滋地响着,毛豆腐安静地呆着,它头上的寸头似乎在发生一些列的变化,毛逐渐地萎缩甚至消失,大概精华都跑到豆腐里面了,用油煎后,上锅配上店家自制的辣椒酱,夹起一块没有毛的毛豆腐,夹着辣椒酱咬上一口,似乎吃到了那些植物蛋白转化成的氨基酸了,口感与普通豆腐果真不一样,味道鲜美,似乎如明代学者何日华在著作中形容的那般,有种海中鳄鱼的味道.....
还有的就是绍兴的臭豆腐了,就它俩比较对我的胃口。去绍兴的时候是深秋了,冬天在蠢蠢欲动着,天气有点冷。去到那样的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又是好几个下雨天。在仓桥直街这个历史街道上,适宜地出现了好几个臭豆腐的小摊。小摊在分布在小巷的巷口,巷口不大,甚至有点小,刚好是一个摊位的位置,摊位后面往往站着一位年迈的老人,熟练地夹起一块块小巧的豆腐,放到滚油中,再快速地从油锅里夹出炸好的臭豆腐。小小的一块豆腐,炸得鼓鼓的,空气中流动豆腐的香味,晾干了的臭豆腐依然笼罩着一股热气,吃到嘴巴温度适宜,有点烫,但是有点温暖,有点脆,又有点软,蘸的是甜酱,味道不错,比我之前在别的地方吃的都好吃,大概是绍兴这边的比较合我口味吧,我一天买了三次,导致阿姨都认得我了...
又是一个冬天,在襄阳吃过了一次臭豆腐。
嗯,那是看起来非常经典的款式,方块、黑色、味道巨臭。曾经听闻过,一些臭豆腐工坊为了使自己的臭豆腐臭得更加真实,会把臭豆腐泡在大便中,这.......不管谣言是否真实,那些浓郁的臭味已经令我逃得远远的。后来听朋友说味道不错,我带着一种置之死地而后已的决心尝了一下,倒觉得还好,大概是酱料加多了,葱、酱油、辣椒酱啥都有,臭豆腐感觉有点不纯粹了,大概我的口味还是偏向于绍兴的那种小小的臭豆腐吧。
湖南的臭豆腐确实闻名,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尝试。说不定吃一下,便能刷新我吃过最好吃臭豆腐的认知了。
臭豆腐作为一个传统小吃,我已经跟它在好几个地方邂逅了,尝过的臭豆腐多了,我的视野似乎更广了。在每去一个新地方的时候,臭豆腐都能快速带我进入到当地的小吃世界,领略到当地的饮食文化,臭豆腐,确实是个多面手!我向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