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砍柴书院(kanchaishuyuan),转载请加小伙伴微信:T_T91888
电影《霸王别姬》里有这么一幕:小豆子(程蝶衣小时候)和小癞子学戏,受不了师傅的打,逃跑了。逃到戏院看了一出戏,两个孩子跟台上的“霸王”一对视,钦佩、羡慕之心油然而生。然后就都哭了。
小癞子边哭边说:“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啊?得挨多少打呀?我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儿啊?”
看完戏,两个人又回了戏班子,小豆子把裤子一脱,趴在长条凳上,讨师傅的打,一声不吭,铁了心地要“成角儿”。一旁的小癞子眼看着小豆子要被打死了,吞了一串糖葫芦,上吊了。
作家韩云朋也喜欢这个电影。但他更喜欢《霸王别姬》里的两句台词,一句是“不疯魔不成活”;另外一句是“人这一辈子,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比起“成角儿”,他更喜欢“成全”这个词。
开始写作之前,韩云朋只是一名即将从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的90后研究生。写作之后的两年里,他实现了人生升级,成为签约作者,培训导师,出版三本畅销书,坐拥数十万的粉丝,传递温暖的正能量。
在很多90后,还在徘徊、迷茫、忧郁、沮丧的时候,他已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并在不断拓宽,日益精进,逐渐辽阔。
从广袤的乡村到繁华的都市,从零碎的想法到体系的思维,从落下第一个字到出版第一本书,从理解自己到影响他人,这是一条自我成全之路,却走得坚定而执着。
“成功是点,成全是面,成功是单一的,而成全是多维的。”成全比成功有更深刻的涵义,更深邃的境界,也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过程。
高考前夕,韩云朋压力太大,晚上一直睡不好。考试前一晚,他竟然整宿都没睡着觉。
他害怕着,慌乱着,无助着,苦恼着,翻来覆去,辗转反侧……“这个世界上有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第一次有这种强烈的意识。
如果这样熬到天亮,就全完了。凌晨一点多的时候,焦虑达到极点,他索性坐起来,这摸摸,那瞧瞧,突然发现了练习册旁的杂志。
没想到,翻开第一篇文字,他就得救了。“考生如果在考前睡不着觉,完全没必要担心,实在睡不着就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就行。”
深陷沼泽中,他终于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稳住了心神。
闭上眼睛,待到天亮,他给自己打气:“没事没事,休息了那么久,把上午的考试应付下来。”
后来,高考成绩出来,他顺利地考上重点大学。回首过往时光,他庆幸那晚看到那段话,并坚信文字带来的力量。
“平凡的我们,哪怕出发得不完美,一样能够漂亮抵达。”
所谓成全,就是一场自我救赎,哪怕再黑暗,也不要着急将路堵死,而是要耐心寻找亮光。
韩云朋对考研的经历刻苦铭心,因为那是他人生第一次抉择。
大学毕业的时候,他想继续读研深造,父母却不同意,想让他尽早进入社会磨炼。
他有他的安排和规划,父母也有父母的道理。父亲生怕他读书读傻,母亲怕他白白耽误光阴,错过找工作的最佳时机。
为此,三人常常争执不下,痛苦不已。最后,他一咬牙,一跺脚,打破僵局,坚持考研。
做出决定后,他开始行动。没时间做笔记,就将晦涩难懂的参考书目,当成课外读物,品出小说的味道。
有一本专业理论书,他前后翻了十几次。后来,随便挑出一个术语,他能说出,是哪个章节,周围配图,创立背景等等。
努力过后,虽然没去到理想中的学校,却也获得另一所学校的入学资格。
每一种选择,其实都是一种命运。“选出来的是不同,走出来的是人生。”
后来,父母也肯定了韩云朋当初的选择。
一次,饭桌上,父亲得出结论:“别看你爸是农民,但通过看你这几年的长进,都知道读书是真有用,有大用!”母亲点头表示同意。
所谓成全,就是抉择过,努力过,尝试过,笑过,哭过,摔倒爬起来,掸掸泥土,迎着风雨,向前奔跑,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研之前,有半年空闲,韩云朋就利用这段时间,去社会上做点事情。想来想去,他瞒着父母,到一家餐馆打工。
周围的同学特别不理解:“想攒学费,可以当家教,想体验生活,可以当志愿者,干嘛去遭那个罪呢。”
韩云朋只是认为,就该这样。如果不去经历,人生就像少块拼图,是不完整的。
半年里,他每天早出晚归,采购、立岗、点菜、传菜、扛货、送盒饭、设计店面文案……
踏实感和满足感扑面而来,只吃两三碗米饭也觉着香,大热天睡在八个人的小宿舍里也不觉得挤。
他留下无数汗水,结交很多朋友,见过各种客人……每一张面孔背后,都藏着不同的人生。
生命的复杂性超乎想象,有时只用“苦乐”二字,不足以概括实际况味。
脚踩着厚重的土地,身心连接着普罗大众,丰富的人生阅历,都成为韩云朋日后写作中,可以随时挖掘的宝藏。
正如贾平凹的师傅曾提到的,“写东西,只有花架子,不管用。必须让气息沉下去,两脚像树的根一样,紧攥着泥土,得下去站桩。”
所谓成全,就是寻找一切机会,去积累经验,去观察生活,去触摸世界,去磨砺自我。
有读者曾问他,你一个人的时候会怎么过,他这样回答:
看书,看电影,听首歌,做顿饭,打会儿球,打份短工,拜访朋友,甚至去飙车,甚至冲盆里一条鱼傻乐;
或者一动不动冥想打坐,或者会去博物馆或者任何想去的地方,或者摆出各种奇怪的造型,跳舞,学鸭子叫,发出莫名其妙的声音……
总之是,太多了。他始终对生活葆有一份热诚,认识到自我的珍贵,因而每一次独处,都是一场人生盛宴。
在喧嚣之外,平和之中,他懂得,“最先要珍惜且重视起来的,只有你自己。”
在嘈杂的世界里,拥挤的人群中,他倾听内心的声音,让心灵处于滋润丰盈的状态。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愿撩拨得起热闹,也安放得下清静。”
深以为然。
正如傅斯年所说:“一天只有21小时,其余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沉思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人生的宽度和厚度。
所谓成全,就是驱除外在,放下执念,在安静独处里,学会自我对话,获得内在动力,实现人生增值。
小时候,韩云朋的爷爷曾告诉他:“当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想法传递到他人那里,并给他人带来一些好的影响的时候,那是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刻。”
在懵懵懂懂的年纪,他还不太明白其中的涵义。
多年后,当开始写作,慢慢地,那种“幸福感”犹如一泓清泉,源源不断地,流淌进他的生命里,钻进他的心窝里,渗入他的灵魂里。
他曾将自己的生命历程,概括为“撕裂—破碎—重组—阵痛—再融合”。而所有的过往,都隐隐约约呈现在他的文字里。
最初阶段,他有过怀疑,可终究没有放弃。因为,这是他的兴趣、乐趣和意义所在。
川端康成曾说:“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而每个人却以不同的方式度过时间。”
几个月后,辛勤播下的种子,开出美丽的花。一位编辑给他发来消息,问是否有意愿出书。
“幸福”就这样不期而至,赴约而来。后来,他又收到了很多编辑的出版邀请。
这是神奇的吸引力法则,“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成为什么样的人。”
“菩萨畏因,凡人畏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管好好努力,剩下的事就交给上天。
所谓成全,就是客观评判自己,找到人生方向,将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成为毕生的事业。
2018年,他的新书《全力以赴之前,别说自己没机会》,刚刚面世。在这里,有他对生命、生活和成长的独特解读。
“生活,啥时候跟你做过一次性的自我介绍呢?穷尽一生,都了解不完呀。所以,生活是不存在什么欺骗不欺骗的,因为我们几乎很少认识过。”
“把一个东西打破,再建立起一个新的东西,尽管第一个步骤很刺痛,却也是真正成长中,一个必经的过程。”
书的封面设计意味深长,“在路上,荆棘丛生,唯有全力以赴,大步迈过去,才能达到远方。”
在网络上,他以“韩大爷的杂货铺”为笔名,就是不定义自己的创作方式、风格和内容。
他秉承一条原则:“用心书写,既能够让身为农民的父母都看得懂,也要让其他读者感受到对文字的爱。”
陈果曾说,“人生只有两件事有意义:第一是让自己幸福,第二是让更多的人幸福。人生只有两件事最重要:第一是让自己好好活着,第二是让更多的人好好活着。”
通过写作,他度己度人,找到了意义所在。在文字里,既安顿了自己,又影响了他人,交相呼应,彼此成全。
狄更斯曾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
无所谓好与坏,智慧与愚蠢,信仰与怀疑,关键是在这个世界上,如何找到真正的自己,活得像个上帝。
与其羡慕别人,不如成全自己。
(作者:砍柴书院老A、内容合伙人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