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招生策3.0版》之十八
一一保生与招生政策要向下扎根
近期,我参加了一民办学校全体教师参加的保生与招生分析会,招生办负责人、班主任代表全面系统疏理了家长、学生喜欢学校理由,同时也归纳概括了学生流失的若干原因,得到了与会学校中层充分认可。
应董事长之邀,我对该策略提出了“保生与招生政策要向下扎根”的建议。
一是群体优势不能代替个体优势,反之亦然。学校层面优势是群体性的,不代表某个年级、班级也具备这个优势,反过来,学校层面认为劣势的地方也可能是某个年级、某个老师做的非常到位地方,因此,我的第一个观点是群体优势不等于个体优势,反之亦然。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让年级主任牵头,班主任负责疏理家长、学生喜欢本班理由,总结家长、学生转学原因及对策,这样才接地气,有针对性、实战性。
二是教师不能回避因自身原因造成学生流失。我发现班主任代表发言多是从学校、家长、学校等层面总结学生流失的,属外部归因,缺少自我归因。据我了解,对学生非常凶的班主任既是成绩不错,班级流失率也非常高;缺少与家长沟通、与学生斗气、学生受欺负长期得不到解决、自身素质与原班主任差距太大等因自身素质、工作失误、不到位造成学生流失的也非常普遍。因此要求班主任从自身找一找因个人因素可能造成学生转学的显性与潜在的因素有哪些?同时拿出整改措施。
当然也不能忽视只有董事长、校长拍板、出面协调才能解决的吃、住、行等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