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陈权 学号:17021211314
转载自: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jUyMjkxMg==&mid=2247483836&idx=1&sn=2beddc2db1865889f15e2f3bbb380a4a&chksm=ec015f73db76d665e34ea928c1de1df26593ea8280de4f222321b4ba5fd78df6cc2c9125fc8a&mpshare=1&scene=1&srcid=1202euxhx14xumzj2XHF2Ys0#rd
嵌牛导读:近年来,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创新进入拐点期,人工智能技术浪潮风起云涌、席卷全球,智能教育成了新的热门研究领域。
嵌牛鼻子:人工智能、智能时代、智能教育
嵌牛提问:智能教育将会如何催生人类未来的发展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创新进入拐点期,人工智能技术浪潮风起云涌、席卷全球,美国、欧盟、英国、日本、俄罗斯等纷纷制定人工智能国家发展计划,我国也先后出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抢占国际人工智能的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与行动。
随着人工智能开始重构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和思维的方式,智能教育与人才培育已然成为新时代课题,它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或许会远远超过过去几十年计算机和互联网对世界的改变。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明确提出了人工智能国家发展战略,人工智能后备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的问题,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与美国相比,无论是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存在差异。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直接造成重大原创成果缺乏,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事实上,我国高校从2004年就开展了人工智能人才培育,北京大学在全国首次招收培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目前全国已有37所大学开展了智能科学技术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2016年北京联合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机器人学院,面向全国招生。随后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也相继成立机器人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围绕如何培养与智能时代匹配的人才,探索智能科学技术学科建设,早已成为AI领域炙手可热的焦点话题。2017年4月22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论证会。为了能够广泛听取意见,会议邀请了包括院士、部委领导、高校校长、兄弟学会、AI专家、企业及学会专家代表近百位代表参与交流。论证会就人工智能人才培育的背景,从论证的进程、论证的广度、论证的深度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分析与论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院士阐述了对于一级学科论证结论的引领性、独立性以及普遍性,他表示,随着智能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建立,可以促进包括医学、理学、工学等几乎所有其他学科的发展,使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智能学科作为一级学科的创新发展,在我国教育史上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为激励人工智能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作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的主题配套活动,2017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重磅来袭,这是目前国内权威性高、规模较大、品牌力强、产业影响深远的年度人工智能标志性盛会。本届大会以“智能新时代 产业新经济”为主题,邀请国家有关部门专家解读人工智能最新政策,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战略方向与发展趋势,纵论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前沿和创新变革,旨在结合人工智能的核心应用和经济社会的重大需求,思考未来人工智能的新理论、新机遇和新业态。届时,近百位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学者、顶级专家和企业精英将带来精彩的前沿解读和技术分享,并就人工智能如何培育新技术、催生新产业、驱动新经济,以期探索出有效的新商业模式,全面提升我国参与人工智能全球化的核心竞争力。大会将举办为期一天半、共计12个核心话题、50场主旨演讲、6场专题论坛的高端对话与思想交锋。
本期“智能教育与人才培育专题论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协办,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神经管理与神经工程研究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工作委员会承办,邀请到众多行业专家和学界大咖开坛论道,论坛将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智能专业教育,从中小学到研究生的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需要标准化,尤其是目前中小学也开始大量引进人工智能课程,需要一个既创新但又遵循教育规律的发展思路。本次论坛从科学教育实践者的角度出发,明确了最迫切的任务是智能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设立,强调加速人才培育进程,要避免高开低走、碎片化和简单化。同时,论坛还就探索和解决人工智能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智能学科的人才培养应由下而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养体系。
戴伟辉
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神经管理与神经工程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戴伟辉教授,他将带来《基于心智特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产业生态学机制》的精彩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最重要的战略性人才资源,上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国家创新战略和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创新型人才具有与众不同的心智模式及思维技能,本报告将结合脑科学与神经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心智特征及神经管理学角度阐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与人工智能手段,并从自然界生物群落的可持续发展机理深入分析IT创意特征、人工智能科技的商业化过程及其产业形成与演替的生态学机制,为促进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王万森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工作组副组长、首都师范大学王万森教授,他将带来《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能专业教育》的精彩报告,他的报告将主要介绍根据自然智能和人工智能的结构模型,分析智能专业的知识体系结构,结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着眼我国经济社会智能化进程对智能科技人才的巨大需求,探讨智能专业的特色方向和应用领域,并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核心,从衍生、复合和交叉角度出发,提出了一核三层的人工智能领域新工科专业体系架构。
林永义
西交利物浦大学科研与研究生院院长林永义教授,他将带来《人工智能与标准》的精彩报告,林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从AlphaGo到AlphaZero,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快速进化与迭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市场的促进下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推进,然而在风口之下依然存在着众多隐忧。因为缺乏权威第三方机构的评测、评级、认证,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定价随意。目前国际国内基本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评估评测规范。人工智能需要标准化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刘晓东
大连理工大学刘晓东教授,他将带来《混杂属性不确定数据的知识发现与语义表示》的精彩报告,他的报告主要介绍面对当前智能教育相关的知识发现与表示问题,并就如何从人类获取知识的一般数据信息中发现知识及其语义表示问题进行了讨论:人类通常可以从大量混杂属性不确定数据信息学习知识并运用它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首先,分析了Zadeh数学形式化人类概念(知识的最基本单元)存在的问题和争议;然后,介绍了应对该问题的公理模糊集(AFS Axiomatic Fuzzy Set)理论,及其基于人类感知和认知的AFS人工智能方法;最后,从国内外学者公开发表的30余篇国际著名期刊的应用AFS理论中展现的商业智能、计算机视觉、金融数据分析和医疗数据挖掘的实际案例,挑选出多个典型案例来说明AFS理论为我们应对人工智能新挑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
田 亮
新译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田亮博士,他将带来《当机器翻译遇上人工智能》的精彩报告,田博士从技术角度研究入手,提出人工智能主要涉及文本、语音和图像三个大的层面,报告解读了文本中两个典型的应用就是搜索引擎和机器翻译。在该分享中,既简单的分析了机器翻译在语言服务中的应用,也阐述了新译语言生态的概念,然后也给出我们在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诸如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中的漏译和过译问题。报告最后也表达出对高端审校趋势的展望和信心。
赵 仑
中国认知神经语言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语言教育学会神经管理与神经工程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薏然阳光创始人、薏然阳光脑研究院院长赵仑教授,他将带来《神经管理学的实验观测手段与分析技术》的精彩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管理学研究和相关产业面临新的挑战机遇。神经管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神经科学和其他生命科学的仪器、技术、方法来研究管理学的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神经管理学已经形成了一个引起全球学术界共同关注的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对现代管理学及其进展将进一步揭示人类心理、智能、思维等活动的本质,人类将在认识自身起源与演化、脑与神经系统的结构、发育、功能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本报告系统介绍了神经管理的核心技术(EEG/ERPs、FNIRS等)及其在管理学、智能教育、人才选培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
秦曾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秦曾昌副教授,他将带来《从中小学到研究生的人工智能教育》的精彩报告,秦教授认为,我国明确提出了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但是人工智能后备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的问题,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与美国相比,无论是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存在差异。本次报告从一个人工智能研究者自己的教育历程,和从科学教育实践者的角度,讲述人工智能教育中的问题和提出了发展的期望。尤其是目前中小学也开始大量引进人工智能课程,需要一个既创新但又遵循教育规律的发展思路。
教育是千年大计。智能时代新工科的建立,就应该注重人工智能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人工智能人才培育,它在中国特色的科学和教育体系中,具有聚焦智能培养、呼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需求,这对发展未来智能化工具,改善人类智慧生活,推进我国2030年建设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具有战略意义。
2017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智能教育与人才培养”专题论坛,将与业界大咖一同见证教育科技背后的学科建设、人才战略和产业新趋,诚邀各界友人关注本次论坛,共同展望和迎接更加美好的智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