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人都喜欢冷战吗?

今天我们聊聊冷战这件事。

先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内向的人容易冷战吗?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

准确地说,不是内向的人容易冷战,而是那些缺少吵架天赋,无法从争吵中体验到价值感的人更习惯冷战。

但内向的人因为不擅长表达,所以有相当多的人确实不擅长吵架,一想到和别人发生冲突就头疼,因此,内向的人容易冷战这样的说法不严谨,但又有一定的现实依据。

问题2:内向的人喜欢冷战吗?

一件事即便你经常做,也未必代表你就喜欢这样。

冷战就是如此。

绝大多数人的冷战,从动机来说,并不是一种主动的寻求,而是一种被动的选择

他们最初想法更多是收起自己的攻击性,“我惹不起你,总躲得起吧”。

于是,就是闭上嘴巴,要么躲到自己的房间里,眼不见心不烦;要么把对方定义为透明的隐形人,看见也当没看见。

但在被冷战的人看来,这反而是更痛苦的一件事。

人都是关系的动物,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最大价值就在于情感连接。而冷战完全切断了这种连接,让对方不断体验到一种被拒绝,被抛弃的痛苦感受。

别小看这种感受,情感剥夺的煎熬没几个人能扛得住。

所以在事实上,冷战又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被动攻击。

想清楚了这两个问题,你会发现在亲密关系当中一个“有趣”的现象。

感情中,有两件事是藏不住的。

一个是爱,喜欢一个人时,你不说别人也能感受到。

另一个是伤害。

当你很生气,心中有很多不满时,即便躲起来别人也能感受到你的攻击性。

换句话说,感情中的两个人是很容易就看透彼此的。

你内心的真实感受是怎样的,对方一眼便知。

你说我不和你吵架,不歇斯底里,甚至一个恶狠狠的表情都没有,是不是就没有攻击性了?

并不会。

会叫的老虎会伤人,不会叫的老虎也会伤人

有的人觉得吵架这样的事很伤感情,对此很抵触。

这可能源于他们的原生家庭问题,从小父母就喜欢吵架,让自己有了心理阴影,觉得这样很不好,要避免。

长大后,自己再面临和伴侣的冲突时,就会尽可能去避免大吵大闹。既然不能吵架,心里又很难受,那唯一的选择就是远离了。

于是,他们应对冲突的方式,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冷战。

但事实证明,冷战对一段关系的破坏性一点也不逊色。

通常,当一段感情长时间没有沟通,无话可说时,离结束也就不远了。

对习惯冷战的人来说,很重要的一件事,是重新理解感情中的伤害。

伤害是一种痛苦的体验,让人不由得想回避。但实际上,伤害又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两个人的经历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做事的方式不同,行为的习惯不同,这些不一致都会带来矛盾。很多时候。一些矛盾还会演变成冲突。

当冲突不可避免时,直面它,允许它发生也不失为一种应对方式。

该吵的架还是要吵的,吵架有时候也是一种排毒,让彼此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然后花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它。或者即便解决不了,也能够对它多一点理解。

爱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

这个痛,就来自于两人相处时的种种伤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伤害也是伴随任何一段感情始终的。

理解了这点,你就会明白:生气,不满,内心有愤怒的小火苗,这些攻击性在感情中也是一种正常的存在,没有必要把它当成洪水猛兽。

你可以适当地控制一下,别让怒火升级成无法扑灭的三昧真火,但也别一味地回避,以为捂住自己的眼睛,假装问题不存在,问题就真的会懂事地消失。

好的感情不是不吵架,而是能禁得住吵架的考验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对冷战的执着才会得到一定的化解。

如果有一天,你真心地觉得冷战不好,想改变一下了,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不要太逼自己。

改变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烟枪们戒掉烟瘾有多难,冷战“爱好者”戒掉冷战也就有多难。

这不是在打击我们的积极性,而是让自己更理性一点,给自己多一点的时间和耐心,去慢慢改变。

其次,当你忍不住退回到原来的模式,又冷战时,尽可能缩短持续的时间。

比如你以前会一个月不说话,那么试着让自己半个月就结束战斗。这点做到后,再继续缩短时间,比如优化到到一个星期。

这样做,虽然没有改变冷战这件事,但弱化了冷战的伤害性,也是一种进步。

最后,还是要学会表达自己。

生气的时候说不出话没关系,生气的时候一时走开也没关系。

但是等气消了,还是要找对方聊一下,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生气,同时也听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多进行这样的交流,才是化解矛盾,化解伤害最好的办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