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毕业快四年了,我应该是比较爱学习的人。我大学毕业以后就再也没有看过连续剧了,因为我觉得看连续剧、综艺娱乐节目太浪费时间和精力。毕业四年里,我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阅读上,但我之前阅读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贪多求快,浅尝辄止。
最近我才发现,我毕业以后看了很多书,但是过不了多久我就完全不记得了,真的是完全没有一点印象,像没有看过一样。我虽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很多培训学习,在其中也发现很多道理都是一样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每当老师讲到一个知识的时候,我大概可以回忆起这个知识点在哪本书里面好像也讲过,然后自鸣得意,却是“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我以为自己明白了,但很多道理我只是“貌似”明白,因为我一直都没有按照道理去“践行”。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别人能够把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讲清楚而自己却不能?我为什么忽略了这个事实?
我发现我之前看书只是为了追求把一本书全部看完的“成就感”,而不是追求我在这本书上学到了什么,所以我追求的这种虚假的“成就感”,就让我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些道理,都和我没有关系…….
当我第一时间看到笑来老师的这篇文章《我是如何错过一次升级的》时候,我也依旧觉得这篇文章和我没有太大关系,但笑来老师一周内反反复复强调:本书不仅要只字不差的阅读,还要反复阅读,假设每个观点都跟自己有巨大的关系,并且调入所有的感官为自己创造带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这个观点若是被吸收之后,自己应该变成什么样子?我应该如何思考?如何判断?如何行事?
笑来老师耐心的反复强调一个观点,终于让我产生了动摇。我开始反思过往的学习方法,以及效率低下的原因,踏上自我“升级”之旅。
所以,我现在养成了不动笔墨不学习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其实也是一个简单,却有让人忽略的道理。学生时代,我们上课、看书都会记笔记,在书上写写画画,但毕业后因为没有老师要求,反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所以学习过程变得散漫、随意。
我现在具体的实践有:
1、每次阅读都保持高度专注,调整自己的状态,为自己设番茄钟,阅读时向书本提问,带有目的去阅读,最后做摘要或写读书笔记,绝不在沙发上、床上随意阅读。完成一个主题阅读后在喜马拉雅或红点上录音做主题分享,通过这种“刻意练习”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
2、我之前看了很多纪录片、视频,比如:ted、开眼、巴夏视频等等,但我发现很多东西看了没多久依旧不记得了,想用的时候脑子里空空一片。所以我现在看视频学习的时候,都会刻意养成记录的习惯,这种方法也可以提高注意力,防止自己一心二用,让自己更容易达到“心流”状态,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输入质量,培养自己的输出能力,一举多得。现在随意翻看朋友圈的时候,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好看的图片我都会保存起来,为自己的写作提供素材。
3、不仅如此,最近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也会为自己创造带入感,想象如果我是女主角,在这种情形我会怎么办?我会怎样回答男主角的问题?这种带入感可以立马发现自己在思考方面的不足。观影后会简单的写个影评,介绍一下电影的内容,哪些情节对我影响很大,给了我什么启发,男女主角之间精彩的对话我也会写下来,发现他们在沟通交流方面的出彩之处,值得我借鉴与学习的,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4、每日“坐享”。笑来老师最初提到“坐享”可以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时候,让我觉得有些震惊。因为我很早就在灵修的书里面看过“坐享”对一个人的好处,自己的朋友圈里也有很多伙伴有坐享的习惯,但我却无动于衷,因为我心里对“坐享”有些偏见,总觉得坐着不动太浪费时间,但其实我刷手机的时间都不知道浪费了多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真正认识到坐享的好处,有些道理我只是貌似明白了,依旧没有践行。
有些方法可以用在方方面面,生活中到处都是学习的机会,我知道这是一个漫长的提高过程,但没有关系,因为我的元认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有耐心等待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