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打开锤子便签,准备更新今天晚上的文章,关于写作的一些系列问题,刚写完标题突然发现从四川回来,刚好一个星期,于是做了一期本周的周度复盘。
1:阅读
最近一直在读两个方面的阅读,一个是主题阅读,关于写作的,一个是历史,前者是学习,后者是兴趣。
我回来扬州后,江湖群中我的帮主苏宝让我每天晚上9点半做一些文字分享,我能够给大家最大的养分大概就是关于写作以及阅读的,于是重新捧起写作系列的书籍,准备配合自己曾经的经验,给大家广泛的普及对于写作的系列知识。
阅读历史则是保持十几年的习惯,昨晚还因为看历史太着迷发生了一件“逗逼”事件。
下班后回家,我在红绿灯口等红灯,红灯转绿灯的时候,我随口喊了一句“驾”让旁边所有人都惊呆了,我大囧。
我把我的电瓶车当成了千里马,历史看多了,总以为自己是驰骋沙场的将军。
(可怕的潜意识)
复盘:
阅读本周所犯的几个错误点:
1:历史书和主题写作阅读顺序错乱。
阅读历史书的时间大过了阅读写作的,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可能休息的时候可以看一天历史,但是在不休息的情况下应该把时间放在主题阅读上。
2:主题阅读还没有做深入输出
预计本周会写关于写作的干货,新的一周内要求完成。
3:阅读大量App化
其实我对于纸张阅读更加钟情,但是本周进行了大量的手机软件阅读,这样做虽然也进行了阅读,但是没有标签和使用Rta便签,没有标出重点和学习点,使本身的阅读体验变低。
主题阅读本身就是汲取所需要的需求,一旦变成浏览及过就浪费了阅读的时间。主题阅读还是要以纸质书本为主,方便拆解和记录。
2:输出
本周的输出主要是文章和问答这两个维度。
文章部分中规中矩,并没有太大突破,持续多平台写作日更中。
我在做问答的时候,有一个作者给我留言,说我不同的平台文章用的标题基本上一致,这其实是个大问题。
比如头条号,目前是流量风口最大的平台,但是对于自媒体的作者来说,如果只是简单的写干货,写美文和感悟,标题太保守还是比较影响本身的流量。
比如我最近在写的影评,就有人建议我不要再发头条,因为头条这个风口更适合一些夸张以及有特点的内容。
今年头条的大奖得主办公室小野也再次验证了在头条,你必须要有特色。
这不得不让我考虑多平台写作,要给不同的平台文章进行分流,除了本身所写的文章外,还要增加一些有意思的内容。
至于问答部分,最近表现的还不错。几乎每天问答系统都会发红包给我。
问答上的进步,我有好好的参考秋叶大叔。我们做问答的,如果简单的回复别人吃饭用筷子的事实,解决的需求并不是很大。
但你如果回复的是自媒体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本身阅读量会大幅度的上升,因为除了自媒体人外,普通大众也对这些问题好奇,他也会对比自己是否有机会进入自媒体。
再有,回复一些职场经验和实质干货,是目前来说共鸣最大的,但前提是你得回复的很好。
之前我也会分点叙述,用1.2.3等点去切入话题回复,但很少上传相关图片。最近我有尝试配图,果然进入首页的机会大大增加,回复完问题不久,系统就会自动推送文章进首页。
复盘:
1:文章领域近期可能考虑下突破,比如头条可能继续写美文,但会再建立一个号写一点有意思的东西,试试流量分配。
2:结婚期间请假,有8篇文章处于待发送状态,这些文章需要{快速处理}掉,近期进行发送。
3:问答领域还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回答,虽然流量比以前高出很多,但是因为没有持续的专一领域回复,暂时还没有官方邀请,可能马上要进行{专一领域}去回复,今年过年前拿到至少一个号的签约。
4:重新对各大平台进行认识,不再进行单一的文章多平台发布,不同的平台尽可能的去做不同类型的{针对性}的输出。
3:生活学习
最近线上的学习一直高度集中,在看小小和哈默老师的分享,关于平台文章已经写出共鸣的文章的一些细节点。
线下的学习近期参与的不多,本来准备12.24去参加今年的国际写作课,但是因为年底比较忙,又在结婚的时候请了8天假期,12月份就无法再次请假前去。
这里特意感谢下Andy,帮我把今年12月的国际写作课换到明年5月份,在过年前还是需要多进行一些线下的学习和交流。
进步不仅仅依赖线上,线下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也尤为重要。近期会查看一下各大书店的活动,有比较好的课程和线下活动,就报名去参与。
线上线下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在条件允许下还是尽可能的多参与线下的活动,既可以挑战自己的勇气,又通过活动链接更多有意思的小伙伴,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进步都在精进自己。
复盘:
近期线下的学习参与的不够热烈,可能因为本身近期高幅度的学习,降低了我对于线下活动的热情,这有点违背初衷,我的口语水平和勇气都来源于线下活动的积累,还需要更多的参与到线下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