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去年以7分之差没有考上大学,他认为不是自己的水平不够,而是临场发挥失常、运气不好。
在重读的一年里,小黄心浮气躁,不太听老师讲课,自认为该学的已经学好了,只等考试一显身手、来年转运了。
其实,自以为是和妄自菲薄是重读生普遍的心理偏差。有的重读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对的,过去的失败只是一时的失误;有的则在失败的阴影中不能自拔,有很重的自卑心理。
儿童的自我认识偏差主要反映为自卑心理和自负心理。
自卑是自我评价偏低所带来的,以惭愧、羞怯不安、内疚、灰心、悲观、失望等表现为主要的情绪体验。
有自卑感的人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或行为表现等感到不满意,对自我存在的价值不重视,对自己想做的事情缺乏信心,对应付环境中提出的要求比较悲观,容易否定自己。严重的甚至会脱离现实,造成适应困难,阻碍人格的健康发展。
不同的自卑者有不同的表现,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包括:
社交上表现为畏缩、批评或嫉妒别人;
人际冲突;
拼命想获取权力、优越感,进而想控制别人;
爱抱怨、争辩,过于敏感,不愿意原谅别人;
不能接受别人的称赞或爱的表达;
不善于做好听众;
容易屈服、依赖,情感容易受到伤害;
感到自己软弱而无法克服自己的缺陷,缺乏动力,无法超越自己。
自卑的人并不一定表现为能力差,相反是由于自己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因此必然容易导致失败。
有这种表现的儿童自我意识差,认知也片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要有一方面不如人,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
例如,学习成绩不好会自卑,父母离异会自卑,生理上有残疾会自卑,父母下岗会自卑,患某些疾病(如口吃)会自卑,甚至长相不好也会自卑。
这类儿童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畏首畏尾,总是“弯着腰"过日子,常常有自卑感。
有这种心理的儿童感情脆弱、体验深刻、多愁善感、忧郁孤僻,常常自惭形秽,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又特别害怕别人伤害自己,因而事事回避,处处退缩,不敢抛头露面,不敢与人作深层次的交往,从而丧失了许多获取真诚友谊的机会。
不少学校都有学习与品德皆差,且漠视学校纪律,性格凶狠,情绪偏激,有突发的暴力倾向,挑动斗殴,在校园惹是生非的“失控学生”。他们脾气暴躁行为暴烈、异常逆反,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定时炸弹”。
自我认识偏差是造成学生失控的内在因素,他们自认是学习的失败者,自暴自弃,也不在乎校规校纪的要求,我行我素。
这时候,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失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不少父母对孩子施行极端式的家庭教育,或过于严厉,动辄打骂,或过度溺爱,放纵袒护,反而助长了失控学生的畸形发展。
也有些孩子自恃聪明,对老师、同学不屑一顾,不可一世,骄傲自大,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认为自己无所不能,通常“吹牛皮”,说大话,失败之后怨天尤人。
提高自我认识关键在于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评价自己,避免歪曲和走样。也就是说,自我画像应该是肖像画,而不是漫画,也不是艺术照。对于少儿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避免过分地贬低自己和夸大自己,防止自卑和自大。
家长和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提出期望和要求,针对孩子的失败和缺点进行耐心的鼓励、支持和帮助,而不应一味地批评和打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和辅导。
(1)客观地评价自己,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2)调整对自己的期望,使之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3)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4)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
(5)勇敢地参与集体活动,大胆表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