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自诩为一个有着清晰的自我边界的人,在做咨询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评价,不苛责不要求对方,确保中立客观,不要站在“好像高人一等”一样的角色上去看对方。而在亲密关系里,难免失控,用自己做事的标准要求对方。不一定是自己正确,而是一种不好的习惯,用自己的尺子丈量别人。就像朋友说的,你不能苛求别人和你一样。
我能理解别人和我是不一样的生命体。突然意识到了为什么有些母亲对儿女很严厉,过分点的甚至是把儿女当成自己意志的延伸,或者是自己的附属品。而我居然慢慢的走上这条路,发现跟妈妈沟通的时候也经常用“你应该”这样的字眼。虽然老妈能很大方的给予正面反馈“妈妈知道了”,这里虽然是像一个朋友的角色沟通某些事情,难免……室友说,没想到你妈妈能有这样的态度(敢于面对、大方承认不足,大拇指.jpg)。
前天,师兄得意的给我说他做了两个求职指导,讲了两个小时口干舌燥。我毫不客气的说,“那你一定是指导了”。你给自己定位为一个指导者,只能是自己累的半死,至于能否推动来询者不好说,他能接受多少呢?我更推崇生涯教练的理念。而我在亲密关系中就迫不及待的想影响对方,我知道"people is OK."“来访者是他自己生命问题的专家”。可能放下咨询师、生涯教练的立场,在生活中就有一些失控,那些期待就通过压力、或者说要求的形式若有若无的释放出来。最亲近的人,总是能看到你真实的、毫无伪装的一面。一个人的修为,真的是从点点滴滴透露出来的。保持觉察,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