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91 金句卡 - 科学的正确永远是一种不彻底的正确

## 金句卡 - 科学的正确永远是一种不彻底的正确

- 原文: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标志不是它能够被证明是对的,而是它可以被证明为错的。科学家当然会努力证明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波普尔也从不反对这一点。但他进一步追问:科学中所谓 “正确”究竟是什么意思?他的回答是:科学的正确永远是一种不彻底的正确。

- 复述:无

- 启发:波普尔并不是说科学理论必定会被证伪,而是说理论本身必须包括“经验上被证伪”的可能性,即不能事先排除任何出错的状态。所以,一个理论算不算科学理论,首先不是看它的对错,而是看它能否接受事实的检验,是否可能被证伪。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一个科学理论就不会是“彻底正确的”,因为它自身就包含着被证伪的可能。

从可证伪性出发,波普尔意识到,证实和证伪是不对称的。一个理论被证实一千次一万次,也不能证明它绝对正确,但只要被证伪了一次,它就被彻底推翻了。这种不对称性,对科学传统的“归纳法”构成了挑战。

波普尔提出了一个解释方案,重新定义了科学发展的逻辑,用“可证伪性”代替“可证实性”,避免了归纳法来动摇科学逻辑的基础。

传统观点认为,科学发现是靠归纳,就是观察事实-归纳理论-证实理论。其实并非如此,科学发现的逻辑应该是这样:先提出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理论猜想,再用事实证据来检测这个猜想。如果检测和猜想相符,就保留这个猜想,如果一直没有反面的证据,就一直维持这个猜想的暂时有效性。如果出现了反面的证据,我们就放弃这个猜想,构想新的理论,进入下一轮检测。科学发展就是一个猜想与反驳的不断试错的过程。

但这也意味着,科学无法达到绝对真理。很简单,如果一个理论始终都没有被证伪,能不能说它就是真理了呢?不能。因为没有人能保证未来会不会遇到反例,会不会遇到那只黑天鹅。所以,就算某个理论猜想碰巧是永恒正确的,我们也无法确认这一点,因为未来有待检验的案例是无限的。在这个意义上,科学永远只能获得暂时的正确性,这就是“不彻底的正确”的深层含义。

波普尔本人还认为,科学是一种特定的认知方式,并不能在思想领域一统天下。有些思想传统虽然不是科学,但本身有丰富的意义和价值,有些还可以成为科学猜想的灵感来源。所以,波普尔其实是科学至上论的批判者。在波普尔的词典里,“科学”并不是“有意义”或“有价值”的同义词,也不是“正确”或“真理”的代名词。

- 出处:20 波普尔Ⅰ:科学是如何被重新定义的?(刘擎《西方现代思想》)

- 标签:可证伪性/科学理论

- 日期:2021-06-0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