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6年下半年,补全于2018年初
最近我看完了一部偶像剧。没错,台湾的,看完了。重点在这个“完”字。我很少看偶像剧,不是因为啥高冷,觉得言情都脑残,说实话时不时冒点儿粉红泡泡,kyakya尖叫,少女心爆棚一下下有何不可?只是单纯地,总会看不到一半就彻底丧失继续下去的兴趣。要知道,我看影视剧漫的美学就是无论内容多么不可理喻,一旦点开了第一集,就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集,绝不快进。
但偶像剧,就是个bug。安利是认真吃过的,我初中和高中的同桌都是铁杆电视剧粉,尤其是初中同桌,每天实时更新科普当时半个台湾演艺圈的流行动态,内容翔实细致,从183club,5566,飞轮海,甚至sweety到黑涩会美眉和棒棒堂,从《王子变青蛙》到《樱野3+1》和《斗牛要不要》(讲到这里时,我们初中毕业了)。虽然事实上我一部甚至一集也没有看过,但不仅可以复述大概剧情,而且不少主题曲和插曲到现在都还会唱,足以充个剧迷以假乱真。
尽管当时的我沉迷于ACG,但并非不想走走偶像剧路线,天知道《情深深雨濛濛》之后我就没怎么好好看过别人谈恋爱了,可努力的尝试常以失败告终,《恶魔在身边》终止于女主角初次见家长,《绿光森林》《微笑pasta》还有《恶作剧之吻1&2》只看过芒果台的片段,且没什么看全片的欲望,《爱情魔发师》和《不良笑花》靠发型就足够让我望而却步,曾经心动过的《放羊的星星》,真正追了几集发现也没啥意思……而且,说起来大概有点没青春,我甚至没有看过红遍亚洲的《流星花园》,为此高中同桌很是惊异了一番。高中毕业时曾打算重拾此名作“雪耻”,奈何01年旧作的经典桥段已被后代各种玩坏,更无新鲜感,终究连主角二人表明心意都没有看到就转投了《高达seed》。要说真正一集不落地看完的,还是远没有以上所列知名也没被推荐过的《爱就宅一起》,可能因为女主角是个喜欢看动漫的宅女吧……
不止是台湾偶像剧,韩剧也是如此,《屋塔房王世子》好容易坚持到朴有天换了个清爽的发型,剧情也终于要进入正题了,弃了;读了很久H.O.T.和SM公司的科普贴,看了很久东方神起SJ少女时代SHINeeF(x),坚信自己能与《请回答1997》产生共鸣,结果大概也就坚持到第三集。到头来,看完的只有《原来是美男》,还有老牌的《浪漫满屋》和《我的女孩》,可能我内心里潜藏着对明星恋情的八卦魂吧……
因此,时隔多年终于又完整看完了一部偶像剧,我也是满心欢喜。这部叫做《我可能不会爱你》的收视冠军剧,2011年播出,内地剪辑版长达24集,每集约45分钟,三天,搞定。铺垫了这么多,好像是欲扬先抑,接下来就该阐述这是一部怎么打破了我看偶像剧撑不过一半的魔咒的神作了,确实不错啦,但也并非完全如此。
《我可能不会爱你》讲述的是百货公司鞋区区长程又青和航空公司地勤督导李大仁的爱情故事。两人是高中同学,作为班里男女生的领头羊一直互相不对付,却也惺惺相惜,慢慢变成了彼此最好的朋友。以程又青30岁生日为契机,在一系列生活琐事中,两人开始重新思考和彼此的关系,最终走到了一起。
有别于其他偶像剧的一点是,在这个故事里,程又青和李大仁的感情变化与程又青迈入30岁后对自身的思考双线并行,既可以享受传统的青梅竹马欢喜冤家终成眷属的故事,也可以从程又青的感悟中得到许多共鸣。
男主角李大仁放在别的剧里妥妥地一个男二,认识女主很久也喜欢女主很久,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一般是典型的“炮灰”角色,在这部剧里却一反常态地翻身做主人,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看多了平凡女孩偶遇天上掉下的霸道总裁,这样相识于少年,互相扶持和包容,平凡人细水长流的故事更让人感动。
女主角程又青,故事以她的30岁生日为开端。对女性而言,30岁似乎是一个心照不宣的人生转折点,预示着一切以“老”字为中心的变化。生理可能确实如此,但心理,也要这样心甘情愿甚至自发主动地向“老”看齐吗?这个剧的每一集,就是程又青与一条“初老症状”的战斗,看她最后如何成功将其转化为“熟女魅力”。30岁并非青春的终点,因为作为人的成长远远没有结束。
虽然有这些亮点,但这部作品终究也没能完全脱离俗套,尤其是最后一整集程又青和李大仁的秀恩爱,真的是败笔,破坏了整部剧的质感。一切在倒数第二集两人表明心迹时温情结束更有余韵。更不用说,“她怎么可能喜欢我”,“我跟他不可能啦”,“难道她/他喜欢我”,我不可能会爱你,我可能不会爱你,颠过来倒过去好像修改病句一样的纠结桥段,可能身在其中的人确实会患得患失,不敢确认自己和对方的心意,但作为观众,真的是想钻进屏幕揪住两位——“有什么看不出来她/他喜欢你的?!”强行安排男二出轨也很是刻意……
贡献了最亮眼演技的是女主的妈妈,非常真实自然,她对程又青的宽慰,开解,心疼,甚至数落,就像每一个普通的妈妈,又搞笑又心酸,女主和男主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但除此之外,不算上打酱油的老戏骨,就都非常台湾偶像剧了。
这不失为一部好剧,毕竟我可是一分钟不跳地看完了,坊间名言“千年修得李大仁”也诚不欺我。更重要的是,在30岁渐渐不再遥远的日子里,这样的故事多多少少给了人一些勇气,修不来李大仁,至少可以努力成为更加优秀的程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