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觉得老师是一份伟大而光鲜的职业,亲历后方才明白什么叫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017.9.7 天气晴 星期:四
文:周小北baby
我坐在去往那个小镇的火车上,车窗外飞驰过千篇一律的农家画面。
不远处黛绿色的橘子园里传来阵阵聒噪的蝉鸣,橘子树叶耷拉着头,低垂着脸,马路上一个水点儿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
破旧的巴士最终载着我离开了城市中心,奔向了农村。
当我拉着行李箱,背着背包,提着手提袋大包大揽地下车后,首先进入眼帘的依然是成片成片的橘子园。
这让我感到亲切。这周遭的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
这里人流车流最密集的地方是镇上的三岔路口,那里有卖豆腐的,有卖烟酒的,有卖农药的,有卖肉的,也有卖衣服的,更有理发店。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这里的一切除了让我感到亲切以外,更让我感到踏实。因为我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的。
我就在学校门口的私人培训机构里工作,光荣地成了一名很多人艳羡的“老师”。
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八点便睡觉。那年我22岁,操着老年人的作息。
我不仅要批改作业,也要看管纪律,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细节,更要与家长密切沟通。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一名老师,更像一位保姆。
那里分布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他们有不同的作业,每个人有不同的习惯和癖好,乡下的辅导机构不同于学校,也不同于城市的辅导机构,不可能尽善尽美地将每一个孩子都安置得妥当。
大多时间里,他们都坐在一个大的教室里做作业,只是按年级分开来。
每做完作业就会拿到我的桌子上交给我检查,我在很长的时间里也没觉得自己是老师,而是一个批改作业与讲解错题的机器。
我除了给他们检查家庭作业之外,晚上还得给他们报听写,讲解一些他们白天在课堂上没有弄懂的知识点。
这样做,老板才满意,家长会更满意。
我从来不知道,做一个老师原来这么不容易,并不像我以为的那样光鲜亮丽。
我从来不知道,外面辅导机构里的老师是应该学会与家长有技巧地沟通的,因为那关系着他的孩子下个学期还来不来报名。
我确实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来到那个地方工作,成为了一名老师。
这份工作解决了我的吃住,甚至是一切生活问题。曾经也让自己扬眉吐气了一把。
不得不承认,那里也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而感动的回忆。
我和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起踢毽子,一起放孔明灯,一起丢沙袋,一起将吹得鼓鼓的气球放飞,仿佛是在放飞自己的梦想。
在我记忆的深处,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
她的妈妈生得十分胖,可是她却苗条有余,扎一把大辫子,嘴角边有一颗痣。
她的性格一点也不内向,活脱脱一个男孩子的性格,她喜欢玩一切刺激的游戏。
她做作业非常慢,因为她根本不会写。她不会认读拼音,哪怕已经四年级了,一年级的拼音她也是不会认读的。
她的妈妈后来又结婚了,随后跟着她的新爸去浙江打工了。她由外婆照顾着。
她的外婆生得十分小巧,左眼天生残疾,60多岁了,依然在地里干活儿,不分昼夜。
这个女孩子的作业几乎每次都是最后一名完成的。她的外婆每天晚上来接她时都要等好长一段时间。
但她一点也不着急。
一来二去的我和她外婆渐渐熟络起来,她的外婆总是向我询问她孙女儿的情况,同时也和我说一说自己的难处,我听后深感不安与同情。
她总在我面前说她外孙成绩差,让我多费心,我说那都是我应该的,也确实是应该的,因为那是我的工作。
橘子成熟后,她给我送了很大一袋子橘子过来,后来又送了一罐她自己做的豆瓣酱。
我再三推辞,她却坚定地硬要给我。
当她粗糙干瘪的手仅仅握着我的手时,我不再推辞,我笑着接纳了她的给予。
我知道,她并不是想要贿赂我,可能是我认真的倾听让她的心灵获得了安慰,也可能是我的真诚让她感到其实我不是一个老师,更像是她的一个朋友。
在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做老师的乐趣。
那一年为了生计,我成为了一名乡村老师。
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都是我最快乐美好又纯粹的三年,往后的每一天都不可能似过去那般纯粹而美好了。
我是周小北baby,本文参加【世间事】专题活动《世间事每周精选活动故事烩07: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