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行走在绿茵湖街道的山水之间,万亩茶园新芽吐翠,生态农场里蔬果飘香,民族村寨中欢声笑语。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街道干部,我深切感受到中央一号文件带来的政策红利,更见证着"千万工程"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绿茵湖街道紧扣"六有六美六提升"发展路径,以产业振兴强根基、基层治理筑堡垒、生态宜居提品质,奋力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一、产业振兴:激活发展"新引擎"
我们立足生态禀赋,将毛尖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邦水村、绿茵湖村等多个标准化茶园基地,培育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年均增收显著。在产业升级中,我们创新"茶文旅融合"模式,打造茶文化研学基地,开展团寨六月六活动,去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同时,严守耕地红线,建成高标准农田,推广"稻+菜+菌"立体种植模式,粮食年产量稳定在万吨以上,培育出"绿茵湖大米"等特色品牌。
二、基层治理:构建共治"同心圆"
街道创新建立"寨管委+网格长+联户长"治理体系,在甘塘社区试点"议事厅+积分制"模式,累计化解矛盾纠纷多起,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多次。我们将数字技术融入基层治理,网格员走千家串万户,帮助群众实现出不出户即可办理医保缴纳、低保申请等多项服务。2024年帮助群众办理事项万件,群众满意度得到极大提高。在组织建设方面,实施"头雁领航"计划,选派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领办"民生微心愿"项目,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三、生态宜居:扮靓诗意"新家园"
我们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完成农村"三清三改"项目,改造卫生厕所,建成"四好农村路"。在胡广村,通过"微田园+微景观"改造,昔日的闲置地块变身村民共享菜园;在邦水河畔,群众自发组建的"生态护河队"让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2024年街道森林覆盖率达68%,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在文化振兴方面,修缮民族文化广场,培育水族马尾绣等非遗传承人,举办"六月六"对歌节等民俗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继续以"千万工程"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产业提质、治理增效、生态赋能上持续发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乡村振兴要靠实干。"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团结带领群众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让产业更强、乡村更美、百姓更富的愿景在绿茵湖畔加速实现,为都匀市乡村振兴贡献基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