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教育梦想,充实自我能量
在第一次集训中,中原名师陈静从“聚思、聚力、聚焦、播散、扩散”这几个关键词向我们娓娓道来自己的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历程。从她个人的成长经历中让我更加坚守“站好讲台是一个老师的最重要职责”,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耐得住寂寞,个人的提升需从“慢慢读,慢慢做,慢慢写”做起,同时需同伴的互助和彼此的成就。
听了杨股长精彩的报告《走在教育的路上》,我也开始审视自己的成长经历。
刚参加工作时,我最喜欢读的是小学教学(曾用名:小学青年教师)。从书上我认识小学数学名师:刘德武、吴正宪、徐斌、黄爱华、张齐华、贲友林、刘松、徐长青……,这些在数学教学上出色的名师们成为了我的偶像,虽然没有谋面交流的机会,但我通过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了解了他们的成长故事和教学案例。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作用;朱乐平的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与合作充分关注学生;吴正宪“一切为了孩子”、“创造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奏响了“爱与美的旋律”;黄爱华“大问题”教学更注重以学定教,更注重学生数学思维与智慧的培养,通过认知基本矛盾的解决,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有效;华应龙“尊重、沟通、宽容、欣赏”使课堂教学充盈了人文化气息;贲友林善于倾听,细心接纳,真诚欣赏学生中各种不同意见,获得“双赢”与 “互惠”;张齐华凭着对数学教学的敏锐洞察与深刻理解,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搭建出了“文化数学”这一崭新的教学平台……
名师们一个个的成长史都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史,每位名师的奋斗史各不相同,但却又惊人的相似:都是痴迷于教育事业;都是心中有梦并孜孜以求;都是甘耐寂寞潜心向学;都是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名师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在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着我的教学。我时刻以他们为榜样,不断领悟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尝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向着理想的课堂努力。向名师学习,向名师靠近,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现在我开始翻看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并不断地将所学到的应用的日常教学中,用理论来支撑教学,用实践来提升认识。读书能激活我们的思维,启迪我们的心智,使我们茅塞顿开,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学习别人的经验,不但能帮我们节约时间,节省精力,而且能引导甚至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让我们避开歧途,少走弯路,为我们追求成功创造捷径。
在个人成长的路上,我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贵人相助。感谢家人的无理由支持,感谢学校的领导和同事给我的鼓励和帮助,感谢这些年遇到的每一位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才使我在学校、中心校、市区多所学校有了更多展示的机会。从区优质课、市优质课到省优质课,从学校教研课到区教研观摩课、市展示课以及与全国名师同台展示课,得到了众多老师的指导和认可。一路走来,累并快乐着。
作为本次名优带动的一名负责人,不知道能否胜任这项工作,但我有信心,同时也愿意结识更多的朋友,能借助这个平台和大家一起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共读、共写、共授、共研、共训、共讲。在前进的路上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浮戒躁的清醒头脑,锐意进取,服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