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不是我

五大法则中的两大法则

everything is here and now,the one is all。

这两大法则与缘分框架结合,在我心里出现了一种画面:

这个感悟就是,其它的“我”不是我。


说到底,什么是我?

在我执当道的情况下,“恒久不变的满心不乐意的茅坑石头幻想”是我,

而不计算我执的情况下,“我”就是当下心所外呈的缘的唯一道路,

“我”就是一个一块透明玻璃、一盏中空杯子,面对什么缘,就成为什么。

那些存在于逻辑上的同一时间线、不同时间线所谓的“我”,

就在here and now,

他们都不是我,我们的任务、所面对的缘不一样。

要呈现的的东西不一样,要做的具体动作不一样。

所以,我们同时存在于here and now,

而他们都不是我。


——所以,你们忙你们的,我忙我自己的。

任务简单化,我的任务轻松了,我的担子就轻省了。


相关故事:

佛陀说;“从前有一对杂技艺人,老师是个穷鳏夫,徒弟是一个叫做美达的小女孩。他们俩靠街头卖艺为生。他们拿着一根长竹竿,老师把竹竿竖在头上保持平衡,小女孩就顺着竹竿慢慢爬到顶端。老师的脚在地面不断走动,小女孩则保持不动。

“他们俩都必须全神贯注,保持完美的平衡以免发生事故。一天,老师叫学生:‘听着,美达!我会看着你,你也要看着我,这样我们就能帮对方保持专注和平衡,避免意外发生。我肯定能挣够吃饭的钱。’但是,小女孩很理智,她回答:‘亲爱的老师!我想,我们最好各自照顾好自己,顾好自己就是顾好我们俩。我能肯定这样不会出事,才会挣够吃饭的钱。’”佛陀说:“这个孩子说得对。”



后补记:

缘分法则。

我现在,越发能够感觉到,头脑是一把逆天而为的好手。

所谓的“道”,所谓的“理”,可以这样讲:

茶道讲“一期一会”,即面对当下缘,全心全意。

但这话可以反过来说,“缘”这个东西,本就是一对一,好像两个点之间的连线。活着即是缘,而缘的这个一对一的结构,所暗示的,就是人在当下本就应该抛开一切,全心全意一对一地去面对缘线另一头的对象。

这个缘分的结构,就是天道的一个侧影。

什么叫天道呢,我以为,在每一个当下,只有一个“缘”是属于那时那刻的我的,我只有面对那个缘的那个对象,才有“价值”,才“妙”。如果我三心二意、还在顾着其它对象,或者良知泯灭、跟着“小三”跑了,那么就是失了道、失了理。

理就是世间唯一可以让你做出成绩、不白白损耗生命的那条道路。

这就是叫做没有选择的选择,不得已。就好像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的眼里只存在一个用刀的方法——唯一可以无损解那只牛的方法,也像“空之境界”中两仪式拥有的“直死之魔眼”所看到的世界,死是一条线,只有那条线,轻轻一划,人、事、物、乃至鬼神,会立刻死去。

这个没有选择的不得已的选择,就好像绣花针的针眼那么细,这个缘之“道”、天之“理”,就好像缝衣线那么细,除了这根线是无雷区,其它的选择、路线全都是落雷区,走上去就会遭雷劈。

而头脑,就是带着人没命地往雷区蹿的向导。

为什么有人说:“跟我讲讲什么是道吧”,而没有一个“真人”会理他呢。因为去跟无缘之人面对面,是逆天、是失道,要遭雷劈的啊。为什么讲不了?因为道就是不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片树叶缓缓落下, 那是源于对根的眷恋。 一行大雁匆匆飞过, 那是在北方有他们的故乡。 一对燕子唧唧着, 那是他们...
    细雨无声_d143阅读 284评论 0 0
  • 1、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张嘉佳) 来源:当当网购买,纸质书 很喜欢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感受一个个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舞动的青春阅读 27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