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律100天精时力训练营3.3#
这是2019年9月18日<崔律·100天精时力训练营>之<时间记录篇· 3.3 随时记录(上)>的学习日志。
1.【知识】我在课程中的收获:
『昨日回顾』
## 昨天,你脱单了吗?
结伴学习 VS 单独学习,哪一组坚持得更好、学得更好、应用得更好?——结伴学习,原因是:
[if !supportLists]①�[endif]自律难于他律;
[if !supportLists]②�[endif]有些话题自己可能百思不得其解,但和小伙伴聊一聊就会有新的灵感&思路。
「我的思考」
确实,实践证明他律会更容易克服困难;记得前段时间小组结伴而行的时候,每天看到小伙伴对自己日志的评价都会很开心,也就自然有了写日志的动力;另外,自己一个人对事情的看法总是会相对狭小,只会始终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但如果换个人,因为思维模式的不同,可能在某些问题上就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我们也就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从没看到的世界。
## @小芳分享,新工具在使用不顺手的时候会很容易放弃,当我们不太会用的时候也就不能改变我们过去固有的习惯,哪怕知道过去的习惯是不对的。另外,工作效率的提升,很多程度是来源于不断地练习,让工作更加的顺手。村上村树说,“我不想跑步时,我就会去跑步。”
「我的思考」
当我们遇到一个东西不会用的时候,就多去用,这是对的,但也不能傻用。如果只是知道傻乎乎的用,不知道工具背后的原理,or不知道思考如何巧用的话,那我们和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有啥区别,只知道干活,不知道思考,永远都不会有成长,那这个坚持有多大意义呢?
之前自己的“时间记录”,其实就是出于傻乎乎干活的阶段,只是记录,从没有仔细研究过里面的各种其他功能,也没有对时间记录的数据进行过分析,自然对自己的影响不大。
## @CJ分享,用时间记录提升专注力;@Lynn分享,之前的时间记录是没有关注专注工作之外的其他时间的(但其实,这之外的时间才是我们可以找回的时间);通过@路人分享,崔律提醒大家注意书中的“小贴士”、“实践”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点,千万不要放过呦~~
## 答疑
Q:为什么类别要调顺序?
A: 将近似的大类放在一起;把常用的放在前面,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顺手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我的实践」
自己昨天将大的项目进行了重新的归类,并建立了“群组”,当按“群组”管理后发现,每个群组的大类中的小项目颜色不一致了,说明之前的定义在现在重新归类后不太适用了,所以今天抽空就进行了大调整。——之所以统一颜色,一方面和日清单的颜色归类统一,一方面是时间记录中大类内小类别颜色统一,主要目的都是方便管理,方便使用,在使用时不用大脑花费过多精力进行切换。
『今日主题』
## 计时操作
①在活动开始时计时,建议大多数情况都按此操作;
②在活动结束时计时,主要用于“补记录”(开始时忙,来不及记录)。
## 时间备注
在记录时间时,在备注项简单标注具体的活动内容,以便后面分析时使用;时间记录不可以随意修改,只有在发生时修改,其他时间不可修改。
「我的思考」
如果不在当修改,就有可能存在意想的成分,也就失去了记录时间的意义,而不准确的数据对后期的分析也是无意义的,而且还会有干扰作用,所以这种数据还不如不记录。
## 计时基本原则
「误区」
有些人认为,时间记录以30min为一个单元进行记录就好;时间记录只要记录7天就好;时间记录每个3个月记录1次就好,每天可以补给一天的时间等等。这些都是错误的认知。
「基本原则」
①初阶者可以按30min进行记录,但最终还是要按分钟进行记录;——我现在是按分钟进行记录的;
②刚开始使用时间记录APP时,因为不习惯,容易有漏记的情况,但最后一定要养成随时随地记录的习惯,杜绝补记;——大部分时间是可以随时记录的,但有的时候也会忘记;
③时间记录时一辈子的事情,所以生命不息,记录不止。——之所以持久,是因为它本身是有意义的,所以当我们根据时间记录的结果,分析出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找到了新的提高时间效率的点,也就有了新的意义,也就有了记录时间的动力。
「如何养成时间记录的习惯」
①可以用手机屏幕进行提醒;
②在APP排序是,放在经常使用的“微信”的前面;
「我的问题」
自己认为在出差、休假、和正常上班的时候,自己的时间分配是不一样的,那到底会是怎样的结果呢?今天在设置时间记录的大类时,自己针对这三项进行了分别的设置,接下来希望可以分析出三类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小贴士-关于漏记」
①可以每天分三次进行检查:按一日三分法进行记录检查;
②增加“漏记”的小项,通过对“漏记”的记录,在每周回顾时盘点一周漏记的次数——看看自己是不是每周都在改善和提高;
③日清单&时间记录可以放在一起,防止遗忘;
④养成一个“看时间”的好习惯;
⑤给自己建立激励系统。
切记,一旦发生漏记,那么这段时间便失去了统计和分析的价值,实际上等于被浪费了。
2.【检视】过去我的相关情况:
这周在“日清单”中,有2项任务,从周一一直拖到了今天都没有完成,原因分析是:
首先,设立这2项任务是因为自己认为它重要,所以才会设置;
没做的原因是
周一,自己和同事外出吃饭,时间预估不准,吃饭时间拖延,没有完成原定计划;
周二 / 周三,高估了自己的单位时间的处理事务的能力;单件任务在延时;
这两天的日志时间比之前的用时长,主要是一方面增加了对学习笔记的复盘,并在复盘时关联自己思考,基本用时15-20min;另一方面,日志时间也因为增加了自己的思考&链接,用时在1.5h,也较原来的1h有延长。
3.【实践】我在实践中的成长:
今天最大的时间调整了时间记录的大类和其中的小类,并对小类的颜色进行了统一。
「大类」学习、工作、日常、休闲、运动、交通、睡觉、小兜儿
「小类」
“学习”:听课、打卡、阅读、培训;
“工作”:提升、日常、会议、出差;
“日常”:洗漱、洗澡、化妆、出门前准备、吃饭、家务;
“休闲”:家庭/亲子时光、刷手机、快乐时光、旅游、购物;
4.【疑问】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今天在设置类别“休闲”时,其中的“家庭/亲子时光”和“旅游”、“购物”会有“交集”,自己思考了一下,是因为类别设置的不在一个维度上造成的,但因为没有想到更好的方法,所以只在自己的定义上进行了区分,和老公、儿子的活动中,旅游的时候就归入“旅游”,购物的时候就归入“购物”,其他时间放入“家庭/亲子时光”,比如:一起看书、做游戏等等。
5.【其他】任何想说的话:
特别感恩@小芳(结伴的小伙伴),今天对于“时间记录”的重新排序和分类、归整都是因为受昨天她的启发,所以,结伴而行还是收益颇多的~~感恩崔律的建议;感恩小芳的陪伴~~
�|�m�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