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9年,论哪一部书仅一夜之隔,便可使我心竟判若两人,《人间失格》绝对名列前茅。阅读时,我仿佛能看见作者太宰治的真实的内心世界。对于这本很“丧”的书,外界争论纷纷,不乏有人称《人间失格》为无病呻吟之作,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我看来,这样的评价并不全面,《人间失格》虽然是在追寻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及一种虚无,这并不妨碍它思想的深刻性,我对于这本书,我觉得它不似评书者口中的黯淡无光,它仍然是有光芒存在,真实且愈发动人。
在这本书中,我能感觉到主人公叶藏便是太宰治的原型,太宰治通过叶藏记录了他短暂一生的种种境遇和迷茫挣扎。
主角叶藏从小性格奇怪,有善心,没善胆。他从骨架里抵触社会的条条框框,所以像普通人那样容易与社会的尺度合拍是很难做到,以至于谄媚市欢,也许你会认为他进退失据,用力过猛,形同丑角。但我看到了他对社会的无奈,当他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他会说: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他渴望幸福,却怕有一天会毁了对方,便悄悄关上了门,再没踏进公寓半步;他说过:生活安乐时,创作绝望之诗;生活不如意时,写出生之喜悦。字字都是滴着血的灵魂自白。
他十分缺少安全感,感觉必需与社会取得关心,否则就太危险了。而他认为与社会获得关心的唯一方法是装傻,他十分担忧他的装傻被识破后被蔑视。他认为识破了他的人,就像执掌了对他的生杀大权,必须用尽全力去讨好他们,别让他们戳穿他。
他是有天真单纯的善良想法,但他骨架里不愿意与世浮沉,所以对同样的天真单纯的良子格外疼惜,乃至于愿意成为她的一生伴侣,但后来良子这一精神支撑也倒塌了,则他的精神也濒临崩溃。
他曾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他认为生而为人就必须接受人世间的法规,却又厌恶法规,所以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为人的资格,屡次冒出自杀的念头。他认为迎合社会的天赋太差,无法干出世俗成果;自身的勇气和意志又不足以让自己做自己。于是他颓废、堕落、浑噩过活、混吃等死,不喜欢自己的近况,又没有信念有力量去改变。到后来,本能地害怕人,厌恶人,躲避人,为了让周围人捧腹大笑,他会主动扮丑扮滑稽;为了讨父亲的欢心,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礼品,他决定扮作一个傻子,来埋藏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来谄媚这世上所有的人。读到这里,我的心为之一颤,不知道他的这种思想从何而来,消极悲观,我可以赋予他所有我能想得到的悲观语汇与深深的同情。
叶藏是有成为一个漫画家的潜能,但是迫于生计,甘愿画低俗漫画以维持生计;叶藏是有着个人魅力,却一辈子都和女人纠缠不清。好友竹一曾给出两个预言:一个说叶藏将成为花花公子,一个说叶藏将成为了不起的画家。这两个预言只实现了一个,他成为了花花公子。他的不辛,在于缺乏拒绝的能力,在于真我和假我间斗争徘徊撕扯,在那样的处境里,内心矛盾而性格固执的他注定落得个他眼中人间失格的悲惨下场,正如那句网络语‘人间不值得’。他也完美阐述了那句歌词:这孤单的狂欢,才是最最适合我的籍端。
也许,我想作者本身是想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真正能懂他的人,因为作者本身也是内心孤独的人,他渴望有人能懂他,也希望谁能真正地与他相互守候,他记录着自己的孤独,他混沌堕落不羁,看似与这个世界妥协,也许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对抗着这个人间,他想讨好这个人间,征服人间的每一个人。
最后,他用自己的方式-自杀和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反抗,用最悲壮的姿态让这个人间记住了他的才华和他的孤独。
这本书可以说戳中了很多人的阴暗面,但并不能否定它的价值,它不会让我沉沦,而是会让我警醒,其实我能从中得到一些共鸣,叶藏对于社会的无奈,我想世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只不过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而言更好一些,只不过我们对于美好事物仍有欣赏的眼光,所以我们还能安然于世。
世间苦难很多,但喜乐也很多,决定的仍然是我们自己,打个比方,假如有一天,父母能预先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我们是男孩或者是女孩,遗传了父亲的皮肤,还是母亲的眼睛,这些选择对我们究竟会有多大影响?毕竟,诚信不属于人体基因,尊敬不存在于我们的DNA,忠诚也不会在血液中循环,不论环境如何,决定自身命运的,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太不积极,太不勇敢。去迈开探索的那一步吧,将自己从绝望,不见天日的深渊里解放出来。正如书最后老板娘所表达的:我们认识的阿叶,诚实又乖巧,要是不酗酒的话,不,就是说他酗酒,他也是个天使般的好孩子。
这本书使我反省了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在自己的世界里失了格,然后,太阳依旧会升起,生活还是要继续,正如珍妮特所说,无论生活多么贫乏,仍要爱生活,无论怎样寻找爱,也要爱自己,以鲑鱼一般的决心逆流而上,无论水流多么汹涌,因为这是你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