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探究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2)

封面

阅读目的:明确群体冲动易变的因素,群体把幻觉当作现实的原因,群体的偏执和情绪方向,以及搞清楚为什么群体的道德与个人的道德存在极大的差异。

群体中存在冲动、急躁、理性的匮乏、缺乏判断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等特点,书中作者指出这些在属于低级的进化物种中能发现,比如妇女、野蛮人和儿童。我对作者的这个认知感到疑惑,作者并没有对这些名词做出具体的分类,不可否认其中肯定存在具备这样特点的人,但是在我看来成家之后的妇女很多都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压弯了脊背,在长期的高压家庭状态下很容易被情绪主导,且在很多事情的决策上她们不占优势;儿童的心智尚未成熟,他们所变现出来的思想特点与家庭教育有关,而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又是以控制为主,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群体是刺激因素的奴隶。

群体易受刺激因素的影响,孤立的个人和群体里的人同样服从于刺激因素,其中孤立的个人能够控制自身的反射作用,但是群体里的人已经被“同化”,数量上的庞大给了他们勇气和力量,让他们对自己的思想更加确信。

群体会永久地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随时准备服从于所有的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毫不感兴趣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被剥夺了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于别人之外再无其他的可能。

群体易受暗示,其一是这事件极易被轻信,其二是事件在人群里极易被曲解,以一传十,以十传百,在这过程中事件会按完全不同的方向扭曲转变。在群体中,个人的私心可能会被无限放大,同样优秀品质也可能会,心理学家得出了群体的道德水准非常低的结论,但是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是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启示与结论:

要想在群体中不做一颗随风飘扬的小草,那么就要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独自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同样也要对自己自信,而不是轻易的被别人的评论所打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