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二首其一
宋. 杨万里
雾外江山看不真,
只凭鸡犬认前村。
渡船满板霜如雪,
印我青鞋第一痕。
今天正月初五,读宋杨万里的一首七绝,《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二首其一》。
先说这杨万里。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这首七律是在庚子年,也就是淳熙七年(1180年),时年诚斋先生五十四岁。在淳熙六年(1179年),杨万里被任命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这到了1180年春节的正月初,年还没过完,他就要离开家乡吉水,前往广东常平赴任。
上班的人啊,也真够可怜的!近900年前,就是这个样子。这不,900年后,今天也是个正月初五,回家过年的人开始返回工作单位上班了,高速公路上开始出现拥堵了。朋友们长途奔袭,注意行车安全啊!
还是说杨万里。那一年,庚子年,也就是淳熙七年(1180年),在去广东常平赴任的路上,这正月初五大清早,途径大皋渡摆渡,即兴创作了两首七律,这是其中的一首。
对于这首七律,有不同的解读。
有人说,这是正月初五大清早,作者要去这个大皋渡口坐船,沿途看到的景致。
也有人说,这是赴任途中,作者乘船一夜,顺流或逆流,在大清早看到的景致。
船在江上走,天麻麻亮,浓雾笼罩,伸手不见五指,江、远山,都影影绰绰,看不真。听到鸡犬之声,才知道,船要经过一个村庄了啊。
大清早起来,走出船舱,这一夜,天冷,船在江上走,渡船的夹板上,满板的霜啊,如同一层薄薄的雪盖在上面。他迈出船舱,走上夹板,上面留下了作者的清晰的脚印。这意境也是很美的,不是吗?
诚斋先生的诗作,注重写实,尤其喜欢客观准确的描述,读起来,颇有意思,你可以读字面意思,品作者当时眼里看到的景致,当然你也可以读字面背后的意义,或者说是赋予读者自己的解读,因此,很多人就是根据杨万里诗作中的客观描述,读出了诗歌之外许多值得想象和咀嚼的东西。
比如,他的另外一首,入选了许多课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