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收拾屋子,捡到一个脏兮兮的罐子。仔细一看,居然是个陶罐。洗洗干净,颇有年代感,却一点没有磨损,养一株多肉应该不错。
婆婆家里有好几个大水缸,我都舍不得扔掉。假如我有一个院子,我会在院子中央摆上水缸,盛满雨水,种上一株小荷。下雨的时候,坐在屋檐下,听雨水啪嗒啪嗒敲打在翠绿的荷叶上,别有一番景致。
家里有好几个坛子,一般都用来泡菜。泡菜是我的最爱,但我对于泡菜坛子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分。它不仅承载着我的口福,也承载着我对陶制器皿的喜爱之情。
阳台和窗台上林林总总摆放着几十个花盆,颜色陈旧而又稍显笨拙的粗陶花盆总是摆在显眼的地方。不上釉的花盆,不仅透气,还有一种古朴的味道,是我喜欢的味道。
有人说土陶很丑,比起精美的瓷器,它就像个丑小鸭。
那么,陶瓷有何区别呢?
陶瓷之所以叫陶瓷,是因为先有陶器,而后才有瓷器。
陶器起源于距今9000年到1万年左右,并在发展过程中慢慢出现了硬质的陶和上釉的陶器。随着烧制工艺和原料的改进,这才产生了后来的瓷器。
陶器和瓷器的烧制成温是不同的。但是烧制方法用的都是同一种“素烧”。陶器的素烧温度通常是在900°C到1000°C之间,而瓷器则是在1100°C到1350°C之间。
其次,陶器和瓷器的原料构也是不同的。陶器通常以自然界中的粘土或青土为胎(精制陶器的原料除粘土外),除此之外还要加入适量的长石和石英。而瓷器的原料主要是瓷土、粘土、瓷石、长石、石英等。
陶器和瓷器的施釉也是不同的。所谓“釉”就是附在器皿表明上那一层光滑亮泽的外壳,瓷器的釉主要是石英之类,属高温釉,烧成之后表面光滑。而陶器通常不会施釉,如果施釉也只是施低温釉,因此陶器的表面不如瓷器光滑,虽略粗糙,但透气性好。
不管是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汉代的乐舞杂技俑,还是隋唐的三彩俑,都是中国古代先民内心淳朴情感的流露。
陶器,虽然没有瓷器精致,但它反映了古代先民对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认识,以及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它给人们提供了感受历史无穷魅力的实物载体,让人们在欣赏陶器的古朴与生动的同时,也能感受历史与现实原来是如此的贴近。
粗陶具有浓烈的泥土风味,纯朴、天然、简约、富有气韵。“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蕴似又带着几许禅意。
用紫陶茶器冲泡普洱,香气沉稳,齿颊留香。这其中,有一定的心理作用。紫陶器,是茶人值得拥有的一种陶器。陶器古朴、纹理温润,且吸附性强,对茶汤有润饰作用,因此深受茶友的喜爱,紫砂壶更是备受瞩目。
粗陶有一种自然质朴的美,总能以自己的个性阐释一种低调的优雅。
我的肉肉很丑,但是因为这些个陶罐,仿佛有了灵魂,每一个都变得有趣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