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先生三年前辞职的时候已是过百万年薪,带着对原有行业的倦怠,也带着过更有意义人生的期待,他转向了教练式咨询和培训领域。新领域的开垦比他预期的更具挑战,而疫情的到来以及家里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他开始重新评估自己抗风险的能力。看着财务上只出不进的状态,他来找我探讨重回职场的可能性。
如今的他已经和往日不同。以前工作,更主要的动力是在于赚钱,现在赚钱放到了第二位,他更追求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而矛盾就在于此:职场更认可的是他过往的经验沉淀,如果想找一个能发挥的平台,回到原来的领域是最好的选择,职位、薪酬、团队、管理范畴以及可调动的资源都能跟他离开时候的位置更接近。而Y先生更想尝试新领域,比如教育文化相关,或者一些他感兴趣的项目,但这必然会拉低他的职场位置。他倒是接受一定的下调,但不能接受从完全的小白做起。那么企业和个人能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有多高?坦白说,真不高。此外,Y先生还有一个心理上的坎,职场总是后浪推前浪,3年的时间,曾经的下属小辈都上来了,自己回去甚至可能要在他们之下,Y先生也不能接受。
卡是卡住了,但局总是要破的。要找到一个自己内心能接受,且有可行性的切入点。
于是,我给他两条建议:
1. 不要完全放弃自己多年的积累和专长。一件事情能做那么多年,并且能做的如此成功。这件事情Y先生必然擅长并且能够唤醒Y先生的内在动力(比如兴趣、比如成就感)。排除情绪干扰,对自己做一个认真的分析,然后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且和过往经验有关联的领域作为重回职场的落脚点。
2. 挖掘身边资源,获得机会。熟人可以为Y先生的人品和能力背书,加上Y先生的圈子里不乏精英人士,由他们引荐,企业方会更信赖,容易给予Y先生更大的施展空间。可以说,这种方式比猎头推荐都更有效。
最后我举例说明了我自己的职业选择。
做猎头的这十几年里,我也曾倦怠,并且做了三年的自由职业者。当我决定回归职场的时候,状况和Y先生差不多。几家知名猎企给我发出邀请,但我知道回去了也就是一个工作机器,而如今的我不想让KPI和业绩占据我所有的工作内容。凑巧的是,我和一个朋友聊起这事,她自己就开着一家小型的猎头公司,于是她问我:“你要不要来我这试试?”我们一拍即合。我的条件是,可以允许我多请假。因为正常的年假不足以支持我外出学习、旅游或者做一些其他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外出讲课或者做职业规划等)。而在公司内部,我的朋友也支持我给公司的小伙伴们讲课、做教练、解决职业困惑,甚至有时候企业方的HR也会找我聊这些方面的事情。当我发现我做的这些事情,不仅仅局限在工作技能上,而是能够指引年轻朋友们在人生道路上的修行和精进,我由衷感到充实和喜悦。这就是我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构建的桥梁。
Y先生颇有触动,嗯……老底都翻出来了,对你有用就好。